儿科

小儿汗证

小儿汗证,中医病名。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即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日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多属西医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结核感染,也常以多汗为主症,临证当注意鉴别,及时明确诊断,以免贻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表虚不固者,常有自汗、盗汗;而小儿汗多,若未能及时拭干,又易于着凉,造成呼吸道感染发病。

赤带抱轮

赤带抱轮,中医病名。指瞳神周围血丝如带状环绕的疾病。属外障类疾病。症见白睛表层生圆形小疱如玉粒,周围绕以赤脉。多因燥热伤阴,肺失肃降所致。常见于瞳神、黑睛以及白睛深层疾病。

初生不乳

初生不乳,中医病名。是指婴儿出生后,哺乳时不吮乳的一种病证。因吮乳是婴儿的先天本能,是生机的表现,一般在出生后6-8小时即可吮乳,故而出生后不乳则为生机不振,病势危重的表现。

初生不啼

初生不啼,中医病名。婴儿娩出后1至2分钟不能啼哭,或呼吸不利称为初生不啼。多由难产,或寒气内迫,导致小儿气闭,不能啼哭,甚至气绝而闷死。其症轻者,唇口青紫,呼吸微弱;重者,颜面苍白,手足发冷,呼吸极微。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新生儿窒息。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BD),是儿童时期一种较常见的行为异常性疾患。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难以控制的动作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并有不同程度学习困难为临床特征。本病男孩多于女孩,好发年龄6-14岁,本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到青春期逐渐好转而痊愈。

初生儿喘促

初生儿喘促,中医病名。指以婴儿不乳或口吐白沫、喘憋、紫绀等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疾病。因出生后感受外邪,或吸入秽毒等,使肺气郁闭所致。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新生儿肺炎。

初生儿大便不通

初生儿大便不通,中医病名。是指婴儿出生2天无粪便排出的一种病证。一般婴儿生后24小时内,应有黑绿色粘稠无臭味的“胎粪”排出,2至3天内逐渐转变为黄色质软有酸臭味的婴儿便,每日2至4次均属正常。如出生后2天内无粪便排出,称为初生大便不通。本病类似于西医学所说胎粪性肠梗阻、胎粪性便秘、新生儿肛门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

初生儿腹泻

初生儿腹泻,中医病名。因脾胃嫰弱,感受外邪,脾胃受纳运化失调所致。以婴儿出现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疾病。一般预后良好,但若病情严重或治不及时,可发生伤阴、伤阳之重证,甚则产生危候。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婴幼儿腹泻。

顿咳

顿咳,中医病名。是指小儿时期感受时行邪毒引起的肺系时行疾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本病因其咳嗽特征又名顿呛、顿嗽、鹭鸶咳;因其具有传染性,故又称天哮呛、疫咳。顿咳好发于冬春季节,以5岁以下小儿最易发病,年龄愈小,则病情大多愈重,10岁以上则较少罹患。病程愈长,对小儿身体健康影响愈大,若不及时治疗,可持续2-3个月以上。典型的顿咳与西医学百日咳相符。

上一页

有问题?要反馈?

联系我们并且提交反馈,我们会悉心听取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