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复目痒

病因:时复目痒,中医病名。是指发病时目痒难忍,白睛红赤,至期而发,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眼病。又名时复证、痒若虫行证、眼痒极难忍外障等。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常双眼发病,其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或痊愈。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春季结膜炎。

时复目痒

一般症状:双眼奇痒难忍,灼热微痛,碜涩不适,甚则羞明流泪,有白色黏丝样眼眵。

视瞻昏渺

病因:视瞻昏渺,中医病名。是指中老年人出现的眼外观无异常,但视物昏朦,且日渐加重,终致失明的眼病。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双眼患病。根据《证治准绳》对视瞻昏渺的论述,本节主要针对西医学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进行讨论。该病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上根据其眼底的病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其他黄斑部的营养不良、炎症、变性可参考本节进行治疗。

视瞻昏渺

一般症状:

疮疡

病因:广义的疮疡泛指一切体表浅显的外科疾病,而狭义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以下主要论述狭义疮疡,是中医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常可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中医外科疮疡疾病包括疖、疔、痈、发、有头疽、丹毒等,相当于西医学的“体表外科感染"。

疮疡

一般症状:红、肿、热、痛、溃脓及功能障碍,这是疮疡共同的局部症状。但这些症状的出现及轻重,受感邪性质、病程长短、病变范围和病位深浅等因素的影响。疮疡轻证可无全身症状,火毒、热毒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严重的发生疮毒内陷时,可见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四肢发厥等症。并发症 在疮疡的发展过程中,若因失治误治导致邪毒炽盛,或人体气血虚弱,不能托毒外达,可使邪毒走散,内攻脏腑,形成走黄与内陷,危及生命。

视直如曲

病因:视直如曲,中医病名。是指眼外观如常,而自视正直之物若弯曲状或视物扭曲变形的内障眼病。本病好发于成年人,以老年偏多,单眼、双眼或双眼先后发病。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常易罹患。本病运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的优势治疗,预后较好;不治或治疗不当,则预后差,甚者可遗留永久性视力障碍,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视直如曲

一般症状:

手发背

病因:手发背,中医病名。是指发于手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手背毒、手背发、蜘蛛背。其临床特点是全手背漫肿,红热疼痛,手心不肿,若溃迟敛难,久则损筋伤骨。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手背部蜂窝组织炎。

手发背

一般症状:

手足疔疮

病因:手足部疔疮,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手部发病多于足部,发病较急,初起无头,红肿热痛明显,易损筋伤骨,影响手足功能。因发病部位及形态、预后的不同而有多种命名,临床比较常见的有蛇眼疔、蛇头疔、蛇腹疔、托盘疔、足底疔等。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掌中间隙感染、足底皮下脓肿等病。

手足疔疮

一般症状:

暑疖

病因:暑疖,中医病名。指发生于暑天的小疖肿。多由痱子搔抓后感染而成的化脓性疖肿。又称“痱毒”或“热毒”。此症以小儿及新产妇为多见,好发生在头面部。多发于夏季。相当于西医病名多发性汗腺脓肿。暑疖虽是小病,但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可因毒气扩散转成疔疮重症。

暑疖

一般症状:

水疝

病因:水疝,中医病名。水疝是指阴囊内有水湿停滞,以不红不热、状如水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本病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出现鞘膜积液、男性不育症。

水疝

一般症状:

粟疮

病因:粟疮,中医病名。是指以胞睑内面泡样颗粒丛生,状如粟米为主要表现的眼病。多见于下睑,色黄,质地较软,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境界清楚,愈后睑内不留瘢痕,且无并发及后遗症,每与椒疮(沙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摩擦眼球诱发翳膜而影响视力。本病以小儿多见,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滤泡性结膜炎。当其无白睛红赤等症时,又相当于西医学的结膜滤泡症。

粟疮

一般症状:

酸碱伤目

病因:酸碱伤目,中医病名。是指因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性物质进人或接触眼部并引起眼部组织损伤,以眼睑或眼球蚀烂、剧痛及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眼病。本病即西医学的化学性眼损伤。本节重点介绍酸碱入目而引起眼部组织损伤的眼病,即酸碱化学伤。本病为眼科急重症,其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与化学物质的性质、浓度、量的多少,以及与眼接触时间的长短、急救措施是否恰当等因素有关。

酸碱伤目

一般症状:

锁肛痔

病因:锁肛痔,中医病名。锁肛痔是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为锁肛痔。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西医则称为肛管直肠癌。本病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伴有贫血等并发症,也可出现恶病。

锁肛痔

一般症状:

锁喉痈

病因:锁喉痈,中医病名。是指发于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红肿绕喉故名。又称猛疽、结痈,俗称盘颈痰毒。其临床特点是来势暴急,初起结喉处红肿绕喉,根脚散漫,坚硬灼热疼痛,范围较大,肿势蔓延至颈部两侧、腮颊及胸前,可连及咽喉、舌下,并发喉风、重舌甚至痉厥等险症,伴壮热口渴、头痛项强等全身症状。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锁喉痈

一般症状:

胎黄

病因:胎黄,中医病名。是指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疽。我国早在隋代对胎黄的病因、症状已有论述。建国以来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胎黄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在应用中药治疗与预防病理性胎黄方面均取得重要的进展。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新生儿黄疸,包括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畸形、胆汁瘀阻、肝细胞性黄疸等。

胎黄

一般症状:

胎漏、胎动不安

病因:胎漏、胎动不安,中医病名。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发展为堕胎、小产。

胎漏、胎动不安

一般症状:

胎怯

病因:胎怯,中医病名。是指初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证。出生时的低体重不仅对体格发育有很大影响,还将影响小儿的智能发育。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与小于胎龄儿。

胎怯

一般症状:

胎萎不长

病因:胎萎不长,中医病名。妊娠四五个月后,其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称胎萎不长,亦称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长等。相当于西医学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经过精心调治,可继续顺利正常发育、生长,足月分娩。但也有少数患者胎死腹中。

胎萎不长

一般症状:

暴聋

病因:暴聋,中医病名。耳聋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暴聋与渐聋。突然发生的明显的听力减退,称为暴聋,又名卒聋。常为单侧,只有少数为双侧。发病年龄以40岁上下居多,无性别差异。春秋季节易发病。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突发性耳聋。

暴聋

一般症状:

体表痈

病因:体表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肿胀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

体表痈

一般症状:

天行赤眼

病因:天行赤眼,中医病名。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状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又称天行赤目、天行赤热、天行气运等。多发于夏秋季,常见于成年人,婴幼儿较少见;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短,多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而发,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常呈暴发流行,但预后良好。本病类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

天行赤眼

一般症状:目痛羞明,碜涩灼热,泪多眵稀;可有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症。

天行赤眼暴翳

病因:天行赤眼暴翳,中医病名。天行赤眼暴翳是指因感受疫疠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的眼病。又名大患后生翳、暴赤生翳。可单眼或双眼同时患病,易传染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病程较长,严重者可迁延数月以上。愈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角膜云翳,影响视力。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属病毒性角结膜炎。

天行赤眼暴翳

一般症状:灼热目痛,碜涩羞明,泪多眵稀,视物模糊。

瞳神紧小

病因:瞳神紧小,中医病名。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伴有目赤疼痛、畏光流泪、黑睛内壁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常见于青壮年人,病情迁延易反复,缠绵难愈。本病失治、误治,或因病情迁延,可致黄仁与其后晶珠黏着,瞳神边缘参差不齐,失去正圆,黄仁干枯不荣,则称为瞳神干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前葡萄膜炎。

瞳神紧小

一般症状:

突起睛高

病因:突起睛高,中医病名。是指以眼珠突高胀起,转动受限,白睛红赤臃肿等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眼病。又名突起睛高外障、目珠子突出、睛高突起。一般发病急,来势猛,如治不及时,邪毒蔓延,可致毒入营血、邪陷心包而危及生命。本病多见于单眼。本病类似于西医学之急性炎症性突眼,多为急性眶内炎症,如眼眶蜂窝组织炎、眶骨膜炎、眼球筋膜炎、全眼球炎等引发。

突起睛高

一般症状:

风土疮

病因:风土疮,中医病名。是因水土不服,染受湿热虫邪所致。以皮肤出现丘疹、风团、水疱,乍发乍瘥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丘疹性荨麻疹。

风土疮

一般症状:

臀痈

病因:臀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肌内注射引起者俗称针毒。临床特点为发病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慢。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臀部蜂窝组织炎。

臀痈

一般症状:

托盘疔

病因:托盘疔,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手掌心劳宫穴处,肿形如托盘之状,又名掌心毒。其症状为患侧手掌肿胀高突,失去生理凹陷,形如托盘之状,手背肿胀常常更为明显,甚至延及手臂,疼痛剧烈。相当于掌中间隙感染。本病若治疗失误,容易损伤筋骨,继而影响手足功能。

托盘疔

一般症状:

嘴唇脱皮

病因:嘴唇脱皮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口唇脱皮的一种现象,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病可由于环境因素、过敏反应、维生素缺乏、饮食因素、不良习惯、慢性唇炎等多种因素所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唇干燥、皲裂、脱屑等。嘴唇脱皮的治疗根据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嘴唇脱皮

一般症状:患者的嘴唇脱皮根据病因不同可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出现,以嘴唇干燥、开裂、脱屑为特点,部分患者(如慢性唇炎)唇部可见肿胀、结痂、结节、溃疡。通常来讲,大多数患者无全身不适,少数患者(如药物过敏、维生素B2缺乏等)可出现原发疾病的全身表现。并发症 嘴唇脱皮可并发口腔感染、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

脱疽

病因:脱疽,中医病名。是以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脉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子,或老年人。我国北方较南方多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

脱疽

一般症状:

脱囊

病因:脱囊,中医病名。指因肝经湿热邪毒下注阴囊所致。以急起阴囊红肿,继而溃烂皮脱,睾丸外露甚至脱落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好发于不注意卫生的老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阴囊部特发性坏疽。

脱囊

一般症状:

尿血

病因:尿血,中医病名。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排尿无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又名溺血、溲血。根据血量多少不同,小便可呈淡红色、鲜红色或伴有血块。多由感受外邪、肾阴亏虚、脾失统摄等所致。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

尿血

一般症状:

外耳道异物

病因:外耳道异物,中医病名。是指异物不慎进入外耳道所致损伤性疾病。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成人多为挖耳或外伤时所遗留。亦见于虫类侵入而造成。异物分三类:非生物类,如石子、小玩具等;植物类,如豆类、种籽等;动物类,如飞虫、蟑螂等。

外耳道异物

一般症状:

窦性心律不齐

病因: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指窦房结不规则地发出激动所引起的心房及心室的节律改变。虽然心跳启动正常,但心脏跳动的节律快慢不整。窦性心律不齐很少出现症状,但有时两次心搏之间相差较长时,可出现心悸感。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没有明显的临床意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合并窦性心律不齐者,可对症相应处理。

窦性心律不齐

一般症状:窦性心律失常一般无临床症状,经常是在患者自己测脉搏时发现心律不齐。有时两次心搏之间相差较长时,可有心悸的感觉。可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并发症 本病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外感咳嗽病

病因:外感咳嗽病,中医病名。是肺系疾患的一个主要症状,咳嗽因病因的不同而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失于宣肃而成。以咳嗽或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

外感咳嗽病

一般症状:

足底筋膜炎

病因:足底筋膜炎是因为足底的肌肉受到外力的冲击,或长时间地走路或运动,引起脚掌局部肌肉劳损,导致局部肌腱或筋膜发生的无菌性炎症。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正常行走和运动。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复发。

足底筋膜炎

一般症状:足底筋膜炎患者一般是在靠近脚跟部位或者足弓处有疼痛、肌紧张、肌痉挛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在前脚掌有痛感,严重者可出现运动障碍,走路姿势异常。典型症状 足底筋膜炎主要表现为早期下床站立后、跑步中、跑步后或休息后再次走路时,出现足跟部的疼痛与不适症状,活动后可自行缓解,但走路时间长或较剧烈活动后,疼痛会再次加重,甚至有针扎样疼痛感向脚前部发散。并发症 足底筋膜炎如治疗不及时,有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影响走路姿势。

宫颈多发囊肿

病因:宫颈多发囊肿是指宫颈表面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这通常是由于生理性变化、宫颈慢性炎症、宫颈局部损伤导致宫颈腺管口狭窄或阻塞,造成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并潴留引起的。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有时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或性交出血等。宫颈多发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只有在引起症状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才需考虑治疗。

宫颈多发囊肿

一般症状:宫颈多发囊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症状的,通常在妇科常规检查或超声检查中偶然发现。如果囊肿过大或者发生感染,则可能会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性交出血、尿频、尿急等症状。并发症 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顽湿聚结

病因:顽湿聚结,中医病名。是指因风湿聚于肤表所致。以四肢散发豆粒大灰褐色坚实结节,瘙痒,抓后有血痂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又称马疥。多见于成年人,尤以妇女为多。病程较长,往往经年累月不愈。相当于西医病名结节性痒疹。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经久不愈。

顽湿聚结

一般症状:

委中毒

病因:委中毒,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胭窝委中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初起木硬疼痛,皮色不红,小腿屈伸不利;愈后可有短期屈曲难伸。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胭窝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委中毒

一般症状:

胃痛

病因:胃痛,中医病名。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主要是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主要病变脏腑是胃,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大法。西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均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胃痛

一般症状:

原发性痛经

病因: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即功能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原发性痛经病因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增加有关。此外,精神和神经因素对原发性痛经也有一定的影响。

原发性痛经

一般症状:原发性痛经的症状主要为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同时还可伴有腰酸、恶心、呕吐、乏力等其他不适表现,妇科检查常无异常发现。典型症状 1、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2、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3、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4、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并发症 恶心、呕吐、腹泻等。

五迟、五软

病因:五软、五迟,中医病名。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

五迟、五软

一般症状:

舌苔白腻

病因:舌苔白腻(Whitish Glossy Coating of the Tongue)属于异常舌象的一种。临床以舌面上出现一层白色浊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不易刮脱为主要特征。发生多与感受寒湿之邪、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若发现舌象异常,尽早治疗,调理得当,一般可恢复正常;若长期不治,或治疗不当,可导致阳气虚衰,损伤脏腑而引发各种疾病,预后不良。

舌苔白腻

一般症状:本类舌象以舌面上出现一层白色浊腻苔为主。主要表现在苔质和苔色两方面。食用豆浆和牛奶后,会出现舌苔白腻的现象,此为正常表现,不属于异常舌象。典型症状 1、舌质 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舌边苔薄,舌中苔厚,刮之难去,如油腻覆盖舌面。 2、舌色 舌苔色白,有薄、厚之分,透过白苔可看到舌体,是薄白苔;舌苔白而厚,舌体被遮盖,为厚白苔。并发症 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息肉痔

病因:息肉痔,中医病名。息肉痔是指发生于结直肠黏膜上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结直肠良性肿瘤。其临床特点为肿物蒂小质嫩,其色鲜红,便后出血。若很多息肉积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肠者,称息肉病。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壮年。本病少数可恶变,尤以多发性息肉者恶变较多。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结直肠息肉。

息肉痔

一般症状:

痫病

病因:痫病,中医病名。是一种短暂性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多因骤受惊恐,先天禀赋不足,脑部外伤及感受外邪,饮食所伤等,致使脏腑功能失调,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脾两亏,心肾亏虚,造成清窍被蒙,神机受累,元神失控而引发痫病。与心肝脾肾有关,主要责之于心肝。治疗时当急则开窍醒神以治其标,控制其发作;缓则祛邪补虚以治其本。平时当根据疾病症状辨证论治,调其脏腑气血阴阳。加强生活的调理及发作的护理,以免发生意外,至……

痫病

一般症状:

小儿钩虫病

病因:小儿钩虫病,中医病名。是指钩虫寄生于小肠内而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本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生,尤以小儿发病为多。临床以疲劳乏力、心悸气促、面色萎黄、苍白、浮肿并嗜食异常为主要症状,粪便镜检有钩虫卵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因钩虫从人体皮肤侵入,或从口而入,渐渐移居小肠寄生,以吸血为生,从而引起贫血所致。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钩虫病。

小儿钩虫病

一般症状:

小儿水肿

病因:小儿水肿,中医病名。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面目、四肢甚至全身浮肿,小便短少的一种常见病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阳水和阴水。阳水多见于西医学急性肾小球肾炎,阴水多见于西医学肾病综合征。小儿水肿好发于2—7岁的儿童。阳水发病较急,若治疗及时,调护得当,易于康复,预后一般良好;阴水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小儿水肿

一般症状:

小儿泄泻

病因:小儿泄泻,中医病名。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多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脾肾阳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所致。治疗以运脾化湿为主要原则。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或出现慢惊风。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婴……

小儿泄泻

一般症状:

小儿紫癜

病因:小儿紫癜,中医病名。亦称紫斑,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本病属血证范畴,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证,与本病有相似之处。本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发病年龄多为3-14岁,尤以学龄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季发病较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

小儿紫癜

一般症状:

哮病

病因:哮病,中医病名。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若因肺系或其他多种疾病引起的痰鸣气喘症状,则属于喘证、肺胀等病证范围,但亦可与本篇辨证论治内容联系互参。

哮病

一般症状:

狐臭

病因:狐臭为腋部臭汗症的俗称,又称腋臭,是由腋窝处顶泌汗腺的分泌物经皮肤上的细菌分解,产生特殊的刺鼻难闻气味的一种常见皮肤病。除了腋窝,乳晕、外阴、肛周等部位也可散发这种特殊臭味。年轻女性多见,常有家族史。在心情紧张、夏季天热及运动后更明显,腋窝过度出汗,气味会进一步加重,甚至会把衣服染黄。

狐臭

一般症状:狐臭多发生在腋窝,患者腋部出汗较多,且伴有特殊的刺鼻臭味。在心情紧张、夏季天热或运动等情况下,腋窝过度出汗,有时会把衣服染黄,井留下长久不散的味道。典型症状 1、发生部位 狐臭多发生在腋窝,少数患者的乳晕、外阴、肛周等部位也可累及。 2、特殊臭味 狐臭的特征性表现为腋窝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轻者仅在活动出汗时散发出特殊的臭味,重者安静、不运动时也可闻到臭味。伴随症状 狐臭多伴随多汗,主要表现为腋窝处出汗量异常增多,常可把腋窝处衣服浸湿,以黄色为主。并发症 本病一般无特殊并发症。

胁痛

病因:胁痛,中医病名。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主要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跌仆损伤、久病体虚等多种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瘀血停着,痹阻胁络;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肝阴不足,络脉失养等诸多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胁痛发生。治疗原则当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系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等,凡上述疾病中以胁痛为主要表现者,……

胁痛

一般症状:

蟹足肿

病因:蟹足肿,中医病名。是指因创伤后气血疲滞,或自发而引起。以皮肤上出现高出皮面而坚实的疤痕,形如蟹足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相当于西医病名瘢痕疙瘩。

蟹足肿

一般症状:

心悸

病因:心悸,中医病名。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其病位在心,根据病证的临床表现,应分辨病变有无涉及肝脾肺肾,是涉及一脏,或病及多脏,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故治疗上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

心悸

一般症状:

宿翳

病因:宿翳,中医病名。是指黑睛疾患痊愈后遗留下的瘢痕翳障,临床特征为翳障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无红赤疼痛的眼疾。对视力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宿翳治疗困难,一般翳薄而早治,可望减轻或消退;若年久翳老,则用药多难奏效。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角膜瘢痕。

宿翳

一般症状:

绣球风

病因:绣球风,中医病名。是指以阴囊皮肤潮红、起疹、湿润或有渗液,瘙痒剧烈,痛如火燎为主要表现的湿疮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病名阴囊湿疹。本病若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治愈后反复发作。

绣球风

一般症状:

血精

病因:血精,中医病名。是指因阴虚火旺,湿热下注等所致,以精液呈粉红色、红色、棕红色或带有血丝为主要表现的肾系疾病。又称精血、行房出血。其临床特点是精液中含有血液,根据精液中含血量的多少,可表现为肉眼血精、含血凝块,或仅显微镜下精液中有红细胞。可伴有尿急、尿频、尿涩痛、会阴不适等症状。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精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血精

一般症状:

血瘤

病因:血瘤,中医病名,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交集而形成的肿瘤。其临床特点是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大多数为先天性;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紫,可呈局限性柔软肿块状,边界清或尚清,触之或如海绵。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管瘤。

血瘤

一般症状:

黑头

病因:黑头(blackheads),又称为黑头粉刺或开放性粉刺,是痤疮的最早期皮肤损害。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青春发育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等有关。患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皮损好发于面部、前胸、后背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其特征为明显扩大的毛孔中有肉眼可见的黑点,挤出后形如小虫,顶端发黑。黑头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黑头

一般症状:黑头多见于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好发于面部、前胸、后背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尤其是鼻部),其特征为明显扩大的毛孔中有肉眼可见的黑点,挤出后形如小虫,顶端发黑。病情发展 黑头可因脂栓的去除而消退,部分患者也可发展为炎性丘疹、脓丘疹或脓疱,甚至进一步形成暗红色结节或囊肿。并发症 黑头可并发毛孔粗大进一步加重、皮肤红斑、色素沉着、皮炎、皮肤化脓性感染等。

阴茎痰核

病因:阴茎痰核,中医病名。阴茎痰核是指阴茎海绵体白膜发生纤维化硬结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阴茎背侧可触及条索或斑块状结节,阴茎勃起时伴有弯曲或疼痛。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阴茎硬结症。本病若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患者病程中出现腰腿酸软,少腹坠胀,睾丸疼痛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阳痿。

阴茎痰核

一般症状:

阴痒

病因:阴痒,中医病名。是指妇女外阴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等,称为“阴痒”,又称“阴门瘙痒”。西医学外阴瘙痒症、外阴炎、阴道炎及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等出现阴痒症状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阴痒

一般症状:

瘾疹

病因:瘾疹,中医病名。是指一种皮肤出现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出现风团,色红或白,形态各一,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自觉瘙痒。古代文献中称之为“瘾疹”“风疹块”等。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

瘾疹

一般症状:

瘿病

病因:瘿病,中医病名。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基本临床特征。主要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引起,并与体质有密切关系。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理。临床常见证型有气滞痰阻、痰结血瘀、肝火旺盛、心肝阴虚四种,以上四种证型之间常发生转化。治疗瘿病的主要原则是理气化痰,消瘿散结,活血软坚,滋阴降火,可针对不同的证候选用适当的方药。对本病的预防应防止情志内伤并注意饮食调摄。

瘿病

一般症状:

脾功能亢进

病因: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简称脾亢,是由于脾脏功能增强过度,导致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增生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脾大,可伴有贫血、出血、感染等情况发生。根据病因明确与否,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脾功能亢进

一般症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脾大、贫血、感染及出血等。典型症状 1、脾大 多为轻至中度增大,少数可为巨脾,脾脏明显增大时,可出现腹胀、牵拉感等腹部症状。 2、血细胞减少的表现 脾亢患者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皆可减少,从而出现贫血、感染、出血(如牙龈自发性出血、鼻出血)等相应的症状表现。并发症 可有脾栓塞、脾周围炎等并发症发生,可表现为左上腹或左下胸剧痛,与呼吸相关,局部压痛摩擦感,可闻及摩擦音。

瘿痈

病因:瘿痈,中医病名。是指结喉处突然出现肿块伴疼痛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结喉处结块、肿胀、疼痛,伴有发热,起病急骤。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亚急性甲状腺炎。

瘿痈

一般症状:

硬肿症

病因:硬肿症,中医病名。硬肿症是新生儿由于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原因引起的病证,临床从局部甚至全身皮肤、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本病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多见,若由于早产或感染所引起,夏季亦可发病。西医学称硬肿症为新生儿硬肿症。

硬肿症

一般症状:

痈病

病因: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肿胀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但一般都多发于项后、背部,而且以成年人,尤其是中年和老年的患者为多。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痈病

一般症状:

有头疽

病因:有头疽,中医病名,是发生在皮肤肌肉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掀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本病根据患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名,如脑疽、对口疽、发背、膻中疽等。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有头疽

一般症状:

甲状腺结节

病因: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S)为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是指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后,在甲状腺组织中出现局限性肿块。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常在医生查体或检查时无意发现,高分辨率超声是确定甲状腺结节简便而重要的手段,对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50%。癌性结节可通过手术切除。

甲状腺结节

一般症状: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常在医生查体或检查时无意发现。当结节增大产生压迫时,患者可能有咽喉部异物感、气促、吞咽困难等症状。典型症状 1、部分患者会出现结节周围疼痛、咽喉部异物感,有些晚期患者会发生颈部水肿。2、气管受压时会出现咳嗽、气促,气管被侵犯时会有咯血;喉返神经受累时会出现构音障碍;食管受压时会有吞咽困难或疼痛。3、当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可出现心悸、多汗、手抖、消瘦;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时,可出现怕冷、全身乏力。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远视

病因:远视,中医病名。是指因禀赋不足,阴精亏损,不能收敛光华。以视远物清楚,视近物模糊为主要表现的内障类疾病。又名能远怯近症。西医学认为远视是当眼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其远点在眼后,为虚焦点。典型的远视者视远不清,视近则更不清。

远视

一般症状:

肺热

病因:中医认为,肺热多为外邪侵犯肺脏或肺经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咳嗽、咳痰,常有发热、口干、咽喉红肿疼痛、便秘、尿黄、贪凉喜冷或伴有喘息等症状。肺热可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肺炎、肺结核、哮喘、慢阻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等疾病,甚至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肺热

一般症状:肺热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咽喉疼痛等。典型症状 1、咳嗽咳嗽是肺热最典型的症状表现。其中,燥邪犯肺主要为干咳。2、咳痰多数患者有痰粘稠,咳痰不爽的表现。主要是黄痰,严重者可咯脓痰、血痰。3、咽喉疼痛主要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燥邪犯肺、肺阴虚导致津液耗伤者,可有口燥咽干的表现。伴随症状 可伴发热,胸痛,便秘,尿黄,舌红或干,苔黄或少苔,脉浮或脉数等。并发症 肺热主要可引起肺炎、肺结核、哮喘、慢阻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等疾病。病程迁延者,可造成阴阳两虚,从而导致慢性呼吸衰竭。

月经后期

病因:月经后期,中医病名。是指月经周期延长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出现3个周期以上。也称为经行后期、月经延后、经迟等。多因肾虚、血虚、寒虚、血寒、气滞所致。治疗以调理冲任、疏通胞脉为基本法则。青春期月经初潮后一年内,或围绝经期,周期有时延后,周期时有延后,而无其他证候者,不做病论。若每次延后三五天,或偶然延后一次,下次仍如期来潮,均不做月经后期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

月经后期

一般症状:

癌病

病因:癌病,中医病名。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瘦等全身症状。多由于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怫郁,饮食损伤,宿有旧疾等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博结,日久渐积而成的一类恶性疾病。本节对脑瘤、肺癌、大肠癌……

癌病

一般症状:

月经先后无定期

病因:月经不按正常周期来潮,时或提前,时或延后在7天以上,且连续三个月经周期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亦称“经水先后无定期”、“经乱”等。如仅提前或错后3-5天,不作“月经先后无定期”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月经不规则。青春期初潮后1年内及更年期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如无其他证候,可不予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若伴有经量增多及经期紊乱,常可发展为崩漏。

月经先后无定期

一般症状:

鼻鼽

病因:鼻鼽,中医病名。是以阵发性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常年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以儿童、青壮年居多。西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鼻鼽

一般症状:

时复目痒

病因:时复目痒,中医病名。是指发病时目痒难忍,白睛红赤,至期而发,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眼病。又名时复证、痒若虫行证、眼痒极难忍外障等。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常双眼发病,其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或痊愈。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春季结膜炎。

时复目痒

一般症状:双眼奇痒难忍,灼热微痛,碜涩不适,甚则羞明流泪,有白色黏丝样眼眵。

视瞻昏渺

病因:视瞻昏渺,中医病名。是指中老年人出现的眼外观无异常,但视物昏朦,且日渐加重,终致失明的眼病。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双眼患病。根据《证治准绳》对视瞻昏渺的论述,本节主要针对西医学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进行讨论。该病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上根据其眼底的病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其他黄斑部的营养不良、炎症、变性可参考本节进行治疗。

视瞻昏渺

一般症状:

疮疡

病因:广义的疮疡泛指一切体表浅显的外科疾病,而狭义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以下主要论述狭义疮疡,是中医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常可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中医外科疮疡疾病包括疖、疔、痈、发、有头疽、丹毒等,相当于西医学的“体表外科感染"。

疮疡

一般症状:红、肿、热、痛、溃脓及功能障碍,这是疮疡共同的局部症状。但这些症状的出现及轻重,受感邪性质、病程长短、病变范围和病位深浅等因素的影响。疮疡轻证可无全身症状,火毒、热毒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严重的发生疮毒内陷时,可见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四肢发厥等症。并发症 在疮疡的发展过程中,若因失治误治导致邪毒炽盛,或人体气血虚弱,不能托毒外达,可使邪毒走散,内攻脏腑,形成走黄与内陷,危及生命。

视直如曲

病因:视直如曲,中医病名。是指眼外观如常,而自视正直之物若弯曲状或视物扭曲变形的内障眼病。本病好发于成年人,以老年偏多,单眼、双眼或双眼先后发病。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常易罹患。本病运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的优势治疗,预后较好;不治或治疗不当,则预后差,甚者可遗留永久性视力障碍,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视直如曲

一般症状:

手发背

病因:手发背,中医病名。是指发于手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手背毒、手背发、蜘蛛背。其临床特点是全手背漫肿,红热疼痛,手心不肿,若溃迟敛难,久则损筋伤骨。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手背部蜂窝组织炎。

手发背

一般症状:

手足疔疮

病因:手足部疔疮,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手部发病多于足部,发病较急,初起无头,红肿热痛明显,易损筋伤骨,影响手足功能。因发病部位及形态、预后的不同而有多种命名,临床比较常见的有蛇眼疔、蛇头疔、蛇腹疔、托盘疔、足底疔等。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掌中间隙感染、足底皮下脓肿等病。

手足疔疮

一般症状:

暑疖

病因:暑疖,中医病名。指发生于暑天的小疖肿。多由痱子搔抓后感染而成的化脓性疖肿。又称“痱毒”或“热毒”。此症以小儿及新产妇为多见,好发生在头面部。多发于夏季。相当于西医病名多发性汗腺脓肿。暑疖虽是小病,但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可因毒气扩散转成疔疮重症。

暑疖

一般症状:

水疝

病因:水疝,中医病名。水疝是指阴囊内有水湿停滞,以不红不热、状如水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本病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出现鞘膜积液、男性不育症。

水疝

一般症状:

粟疮

病因:粟疮,中医病名。是指以胞睑内面泡样颗粒丛生,状如粟米为主要表现的眼病。多见于下睑,色黄,质地较软,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境界清楚,愈后睑内不留瘢痕,且无并发及后遗症,每与椒疮(沙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摩擦眼球诱发翳膜而影响视力。本病以小儿多见,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滤泡性结膜炎。当其无白睛红赤等症时,又相当于西医学的结膜滤泡症。

粟疮

一般症状:

酸碱伤目

病因:酸碱伤目,中医病名。是指因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性物质进人或接触眼部并引起眼部组织损伤,以眼睑或眼球蚀烂、剧痛及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眼病。本病即西医学的化学性眼损伤。本节重点介绍酸碱入目而引起眼部组织损伤的眼病,即酸碱化学伤。本病为眼科急重症,其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与化学物质的性质、浓度、量的多少,以及与眼接触时间的长短、急救措施是否恰当等因素有关。

酸碱伤目

一般症状:

锁肛痔

病因:锁肛痔,中医病名。锁肛痔是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为锁肛痔。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西医则称为肛管直肠癌。本病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伴有贫血等并发症,也可出现恶病。

锁肛痔

一般症状:

锁喉痈

病因:锁喉痈,中医病名。是指发于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红肿绕喉故名。又称猛疽、结痈,俗称盘颈痰毒。其临床特点是来势暴急,初起结喉处红肿绕喉,根脚散漫,坚硬灼热疼痛,范围较大,肿势蔓延至颈部两侧、腮颊及胸前,可连及咽喉、舌下,并发喉风、重舌甚至痉厥等险症,伴壮热口渴、头痛项强等全身症状。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锁喉痈

一般症状:

胎黄

病因:胎黄,中医病名。是指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疽。我国早在隋代对胎黄的病因、症状已有论述。建国以来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胎黄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在应用中药治疗与预防病理性胎黄方面均取得重要的进展。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新生儿黄疸,包括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畸形、胆汁瘀阻、肝细胞性黄疸等。

胎黄

一般症状:

胎漏、胎动不安

病因:胎漏、胎动不安,中医病名。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发展为堕胎、小产。

胎漏、胎动不安

一般症状:

胎怯

病因:胎怯,中医病名。是指初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证。出生时的低体重不仅对体格发育有很大影响,还将影响小儿的智能发育。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与小于胎龄儿。

胎怯

一般症状:

胎萎不长

病因:胎萎不长,中医病名。妊娠四五个月后,其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称胎萎不长,亦称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长等。相当于西医学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经过精心调治,可继续顺利正常发育、生长,足月分娩。但也有少数患者胎死腹中。

胎萎不长

一般症状:

暴聋

病因:暴聋,中医病名。耳聋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暴聋与渐聋。突然发生的明显的听力减退,称为暴聋,又名卒聋。常为单侧,只有少数为双侧。发病年龄以40岁上下居多,无性别差异。春秋季节易发病。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突发性耳聋。

暴聋

一般症状:

体表痈

病因:体表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肿胀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

体表痈

一般症状:

天行赤眼

病因:天行赤眼,中医病名。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状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又称天行赤目、天行赤热、天行气运等。多发于夏秋季,常见于成年人,婴幼儿较少见;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短,多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而发,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常呈暴发流行,但预后良好。本病类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

天行赤眼

一般症状:目痛羞明,碜涩灼热,泪多眵稀;可有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症。

天行赤眼暴翳

病因:天行赤眼暴翳,中医病名。天行赤眼暴翳是指因感受疫疠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的眼病。又名大患后生翳、暴赤生翳。可单眼或双眼同时患病,易传染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病程较长,严重者可迁延数月以上。愈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角膜云翳,影响视力。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属病毒性角结膜炎。

天行赤眼暴翳

一般症状:灼热目痛,碜涩羞明,泪多眵稀,视物模糊。

瞳神紧小

病因:瞳神紧小,中医病名。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伴有目赤疼痛、畏光流泪、黑睛内壁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常见于青壮年人,病情迁延易反复,缠绵难愈。本病失治、误治,或因病情迁延,可致黄仁与其后晶珠黏着,瞳神边缘参差不齐,失去正圆,黄仁干枯不荣,则称为瞳神干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前葡萄膜炎。

瞳神紧小

一般症状:

突起睛高

病因:突起睛高,中医病名。是指以眼珠突高胀起,转动受限,白睛红赤臃肿等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眼病。又名突起睛高外障、目珠子突出、睛高突起。一般发病急,来势猛,如治不及时,邪毒蔓延,可致毒入营血、邪陷心包而危及生命。本病多见于单眼。本病类似于西医学之急性炎症性突眼,多为急性眶内炎症,如眼眶蜂窝组织炎、眶骨膜炎、眼球筋膜炎、全眼球炎等引发。

突起睛高

一般症状:

风土疮

病因:风土疮,中医病名。是因水土不服,染受湿热虫邪所致。以皮肤出现丘疹、风团、水疱,乍发乍瘥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丘疹性荨麻疹。

风土疮

一般症状:

臀痈

病因:臀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肌内注射引起者俗称针毒。临床特点为发病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慢。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臀部蜂窝组织炎。

臀痈

一般症状:

托盘疔

病因:托盘疔,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手掌心劳宫穴处,肿形如托盘之状,又名掌心毒。其症状为患侧手掌肿胀高突,失去生理凹陷,形如托盘之状,手背肿胀常常更为明显,甚至延及手臂,疼痛剧烈。相当于掌中间隙感染。本病若治疗失误,容易损伤筋骨,继而影响手足功能。

托盘疔

一般症状:

嘴唇脱皮

病因:嘴唇脱皮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口唇脱皮的一种现象,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病可由于环境因素、过敏反应、维生素缺乏、饮食因素、不良习惯、慢性唇炎等多种因素所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唇干燥、皲裂、脱屑等。嘴唇脱皮的治疗根据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嘴唇脱皮

一般症状:患者的嘴唇脱皮根据病因不同可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出现,以嘴唇干燥、开裂、脱屑为特点,部分患者(如慢性唇炎)唇部可见肿胀、结痂、结节、溃疡。通常来讲,大多数患者无全身不适,少数患者(如药物过敏、维生素B2缺乏等)可出现原发疾病的全身表现。并发症 嘴唇脱皮可并发口腔感染、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

脱疽

病因:脱疽,中医病名。是以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脉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子,或老年人。我国北方较南方多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

脱疽

一般症状:

脱囊

病因:脱囊,中医病名。指因肝经湿热邪毒下注阴囊所致。以急起阴囊红肿,继而溃烂皮脱,睾丸外露甚至脱落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好发于不注意卫生的老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阴囊部特发性坏疽。

脱囊

一般症状:

尿血

病因:尿血,中医病名。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排尿无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又名溺血、溲血。根据血量多少不同,小便可呈淡红色、鲜红色或伴有血块。多由感受外邪、肾阴亏虚、脾失统摄等所致。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

尿血

一般症状:

外耳道异物

病因:外耳道异物,中医病名。是指异物不慎进入外耳道所致损伤性疾病。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成人多为挖耳或外伤时所遗留。亦见于虫类侵入而造成。异物分三类:非生物类,如石子、小玩具等;植物类,如豆类、种籽等;动物类,如飞虫、蟑螂等。

外耳道异物

一般症状:

窦性心律不齐

病因: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指窦房结不规则地发出激动所引起的心房及心室的节律改变。虽然心跳启动正常,但心脏跳动的节律快慢不整。窦性心律不齐很少出现症状,但有时两次心搏之间相差较长时,可出现心悸感。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没有明显的临床意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合并窦性心律不齐者,可对症相应处理。

窦性心律不齐

一般症状:窦性心律失常一般无临床症状,经常是在患者自己测脉搏时发现心律不齐。有时两次心搏之间相差较长时,可有心悸的感觉。可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并发症 本病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外感咳嗽病

病因:外感咳嗽病,中医病名。是肺系疾患的一个主要症状,咳嗽因病因的不同而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失于宣肃而成。以咳嗽或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

外感咳嗽病

一般症状:

足底筋膜炎

病因:足底筋膜炎是因为足底的肌肉受到外力的冲击,或长时间地走路或运动,引起脚掌局部肌肉劳损,导致局部肌腱或筋膜发生的无菌性炎症。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正常行走和运动。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复发。

足底筋膜炎

一般症状:足底筋膜炎患者一般是在靠近脚跟部位或者足弓处有疼痛、肌紧张、肌痉挛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在前脚掌有痛感,严重者可出现运动障碍,走路姿势异常。典型症状 足底筋膜炎主要表现为早期下床站立后、跑步中、跑步后或休息后再次走路时,出现足跟部的疼痛与不适症状,活动后可自行缓解,但走路时间长或较剧烈活动后,疼痛会再次加重,甚至有针扎样疼痛感向脚前部发散。并发症 足底筋膜炎如治疗不及时,有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影响走路姿势。

宫颈多发囊肿

病因:宫颈多发囊肿是指宫颈表面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这通常是由于生理性变化、宫颈慢性炎症、宫颈局部损伤导致宫颈腺管口狭窄或阻塞,造成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并潴留引起的。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有时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或性交出血等。宫颈多发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只有在引起症状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才需考虑治疗。

宫颈多发囊肿

一般症状:宫颈多发囊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症状的,通常在妇科常规检查或超声检查中偶然发现。如果囊肿过大或者发生感染,则可能会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性交出血、尿频、尿急等症状。并发症 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顽湿聚结

病因:顽湿聚结,中医病名。是指因风湿聚于肤表所致。以四肢散发豆粒大灰褐色坚实结节,瘙痒,抓后有血痂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又称马疥。多见于成年人,尤以妇女为多。病程较长,往往经年累月不愈。相当于西医病名结节性痒疹。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经久不愈。

顽湿聚结

一般症状:

委中毒

病因:委中毒,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胭窝委中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初起木硬疼痛,皮色不红,小腿屈伸不利;愈后可有短期屈曲难伸。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胭窝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委中毒

一般症状:

胃痛

病因:胃痛,中医病名。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主要是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主要病变脏腑是胃,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大法。西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均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胃痛

一般症状:

原发性痛经

病因: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即功能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原发性痛经病因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增加有关。此外,精神和神经因素对原发性痛经也有一定的影响。

原发性痛经

一般症状:原发性痛经的症状主要为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同时还可伴有腰酸、恶心、呕吐、乏力等其他不适表现,妇科检查常无异常发现。典型症状 1、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2、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3、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4、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并发症 恶心、呕吐、腹泻等。

五迟、五软

病因:五软、五迟,中医病名。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

五迟、五软

一般症状:

舌苔白腻

病因:舌苔白腻(Whitish Glossy Coating of the Tongue)属于异常舌象的一种。临床以舌面上出现一层白色浊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不易刮脱为主要特征。发生多与感受寒湿之邪、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若发现舌象异常,尽早治疗,调理得当,一般可恢复正常;若长期不治,或治疗不当,可导致阳气虚衰,损伤脏腑而引发各种疾病,预后不良。

舌苔白腻

一般症状:本类舌象以舌面上出现一层白色浊腻苔为主。主要表现在苔质和苔色两方面。食用豆浆和牛奶后,会出现舌苔白腻的现象,此为正常表现,不属于异常舌象。典型症状 1、舌质 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舌边苔薄,舌中苔厚,刮之难去,如油腻覆盖舌面。 2、舌色 舌苔色白,有薄、厚之分,透过白苔可看到舌体,是薄白苔;舌苔白而厚,舌体被遮盖,为厚白苔。并发症 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息肉痔

病因:息肉痔,中医病名。息肉痔是指发生于结直肠黏膜上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结直肠良性肿瘤。其临床特点为肿物蒂小质嫩,其色鲜红,便后出血。若很多息肉积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肠者,称息肉病。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壮年。本病少数可恶变,尤以多发性息肉者恶变较多。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结直肠息肉。

息肉痔

一般症状:

痫病

病因:痫病,中医病名。是一种短暂性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多因骤受惊恐,先天禀赋不足,脑部外伤及感受外邪,饮食所伤等,致使脏腑功能失调,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脾两亏,心肾亏虚,造成清窍被蒙,神机受累,元神失控而引发痫病。与心肝脾肾有关,主要责之于心肝。治疗时当急则开窍醒神以治其标,控制其发作;缓则祛邪补虚以治其本。平时当根据疾病症状辨证论治,调其脏腑气血阴阳。加强生活的调理及发作的护理,以免发生意外,至……

痫病

一般症状:

小儿钩虫病

病因:小儿钩虫病,中医病名。是指钩虫寄生于小肠内而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本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生,尤以小儿发病为多。临床以疲劳乏力、心悸气促、面色萎黄、苍白、浮肿并嗜食异常为主要症状,粪便镜检有钩虫卵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因钩虫从人体皮肤侵入,或从口而入,渐渐移居小肠寄生,以吸血为生,从而引起贫血所致。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钩虫病。

小儿钩虫病

一般症状:

小儿水肿

病因:小儿水肿,中医病名。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面目、四肢甚至全身浮肿,小便短少的一种常见病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阳水和阴水。阳水多见于西医学急性肾小球肾炎,阴水多见于西医学肾病综合征。小儿水肿好发于2—7岁的儿童。阳水发病较急,若治疗及时,调护得当,易于康复,预后一般良好;阴水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小儿水肿

一般症状:

小儿泄泻

病因:小儿泄泻,中医病名。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多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脾肾阳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所致。治疗以运脾化湿为主要原则。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或出现慢惊风。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婴……

小儿泄泻

一般症状:

小儿紫癜

病因:小儿紫癜,中医病名。亦称紫斑,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本病属血证范畴,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证,与本病有相似之处。本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发病年龄多为3-14岁,尤以学龄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季发病较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

小儿紫癜

一般症状:

哮病

病因:哮病,中医病名。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若因肺系或其他多种疾病引起的痰鸣气喘症状,则属于喘证、肺胀等病证范围,但亦可与本篇辨证论治内容联系互参。

哮病

一般症状:

狐臭

病因:狐臭为腋部臭汗症的俗称,又称腋臭,是由腋窝处顶泌汗腺的分泌物经皮肤上的细菌分解,产生特殊的刺鼻难闻气味的一种常见皮肤病。除了腋窝,乳晕、外阴、肛周等部位也可散发这种特殊臭味。年轻女性多见,常有家族史。在心情紧张、夏季天热及运动后更明显,腋窝过度出汗,气味会进一步加重,甚至会把衣服染黄。

狐臭

一般症状:狐臭多发生在腋窝,患者腋部出汗较多,且伴有特殊的刺鼻臭味。在心情紧张、夏季天热或运动等情况下,腋窝过度出汗,有时会把衣服染黄,井留下长久不散的味道。典型症状 1、发生部位 狐臭多发生在腋窝,少数患者的乳晕、外阴、肛周等部位也可累及。 2、特殊臭味 狐臭的特征性表现为腋窝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轻者仅在活动出汗时散发出特殊的臭味,重者安静、不运动时也可闻到臭味。伴随症状 狐臭多伴随多汗,主要表现为腋窝处出汗量异常增多,常可把腋窝处衣服浸湿,以黄色为主。并发症 本病一般无特殊并发症。

胁痛

病因:胁痛,中医病名。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主要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跌仆损伤、久病体虚等多种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瘀血停着,痹阻胁络;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肝阴不足,络脉失养等诸多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胁痛发生。治疗原则当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系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等,凡上述疾病中以胁痛为主要表现者,……

胁痛

一般症状:

蟹足肿

病因:蟹足肿,中医病名。是指因创伤后气血疲滞,或自发而引起。以皮肤上出现高出皮面而坚实的疤痕,形如蟹足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相当于西医病名瘢痕疙瘩。

蟹足肿

一般症状:

心悸

病因:心悸,中医病名。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其病位在心,根据病证的临床表现,应分辨病变有无涉及肝脾肺肾,是涉及一脏,或病及多脏,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故治疗上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

心悸

一般症状:

宿翳

病因:宿翳,中医病名。是指黑睛疾患痊愈后遗留下的瘢痕翳障,临床特征为翳障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无红赤疼痛的眼疾。对视力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宿翳治疗困难,一般翳薄而早治,可望减轻或消退;若年久翳老,则用药多难奏效。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角膜瘢痕。

宿翳

一般症状:

绣球风

病因:绣球风,中医病名。是指以阴囊皮肤潮红、起疹、湿润或有渗液,瘙痒剧烈,痛如火燎为主要表现的湿疮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病名阴囊湿疹。本病若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治愈后反复发作。

绣球风

一般症状:

血精

病因:血精,中医病名。是指因阴虚火旺,湿热下注等所致,以精液呈粉红色、红色、棕红色或带有血丝为主要表现的肾系疾病。又称精血、行房出血。其临床特点是精液中含有血液,根据精液中含血量的多少,可表现为肉眼血精、含血凝块,或仅显微镜下精液中有红细胞。可伴有尿急、尿频、尿涩痛、会阴不适等症状。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精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血精

一般症状:

血瘤

病因:血瘤,中医病名,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交集而形成的肿瘤。其临床特点是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大多数为先天性;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紫,可呈局限性柔软肿块状,边界清或尚清,触之或如海绵。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管瘤。

血瘤

一般症状:

黑头

病因:黑头(blackheads),又称为黑头粉刺或开放性粉刺,是痤疮的最早期皮肤损害。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青春发育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等有关。患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皮损好发于面部、前胸、后背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其特征为明显扩大的毛孔中有肉眼可见的黑点,挤出后形如小虫,顶端发黑。黑头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黑头

一般症状:黑头多见于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好发于面部、前胸、后背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尤其是鼻部),其特征为明显扩大的毛孔中有肉眼可见的黑点,挤出后形如小虫,顶端发黑。病情发展 黑头可因脂栓的去除而消退,部分患者也可发展为炎性丘疹、脓丘疹或脓疱,甚至进一步形成暗红色结节或囊肿。并发症 黑头可并发毛孔粗大进一步加重、皮肤红斑、色素沉着、皮炎、皮肤化脓性感染等。

阴茎痰核

病因:阴茎痰核,中医病名。阴茎痰核是指阴茎海绵体白膜发生纤维化硬结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阴茎背侧可触及条索或斑块状结节,阴茎勃起时伴有弯曲或疼痛。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阴茎硬结症。本病若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患者病程中出现腰腿酸软,少腹坠胀,睾丸疼痛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阳痿。

阴茎痰核

一般症状:

阴痒

病因:阴痒,中医病名。是指妇女外阴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等,称为“阴痒”,又称“阴门瘙痒”。西医学外阴瘙痒症、外阴炎、阴道炎及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等出现阴痒症状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阴痒

一般症状:

瘾疹

病因:瘾疹,中医病名。是指一种皮肤出现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出现风团,色红或白,形态各一,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自觉瘙痒。古代文献中称之为“瘾疹”“风疹块”等。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

瘾疹

一般症状:

瘿病

病因:瘿病,中医病名。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基本临床特征。主要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引起,并与体质有密切关系。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理。临床常见证型有气滞痰阻、痰结血瘀、肝火旺盛、心肝阴虚四种,以上四种证型之间常发生转化。治疗瘿病的主要原则是理气化痰,消瘿散结,活血软坚,滋阴降火,可针对不同的证候选用适当的方药。对本病的预防应防止情志内伤并注意饮食调摄。

瘿病

一般症状:

脾功能亢进

病因: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简称脾亢,是由于脾脏功能增强过度,导致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增生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脾大,可伴有贫血、出血、感染等情况发生。根据病因明确与否,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脾功能亢进

一般症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脾大、贫血、感染及出血等。典型症状 1、脾大 多为轻至中度增大,少数可为巨脾,脾脏明显增大时,可出现腹胀、牵拉感等腹部症状。 2、血细胞减少的表现 脾亢患者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皆可减少,从而出现贫血、感染、出血(如牙龈自发性出血、鼻出血)等相应的症状表现。并发症 可有脾栓塞、脾周围炎等并发症发生,可表现为左上腹或左下胸剧痛,与呼吸相关,局部压痛摩擦感,可闻及摩擦音。

瘿痈

病因:瘿痈,中医病名。是指结喉处突然出现肿块伴疼痛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结喉处结块、肿胀、疼痛,伴有发热,起病急骤。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亚急性甲状腺炎。

瘿痈

一般症状:

硬肿症

病因:硬肿症,中医病名。硬肿症是新生儿由于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原因引起的病证,临床从局部甚至全身皮肤、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本病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多见,若由于早产或感染所引起,夏季亦可发病。西医学称硬肿症为新生儿硬肿症。

硬肿症

一般症状:

痈病

病因: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肿胀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但一般都多发于项后、背部,而且以成年人,尤其是中年和老年的患者为多。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痈病

一般症状:

有头疽

病因:有头疽,中医病名,是发生在皮肤肌肉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掀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本病根据患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名,如脑疽、对口疽、发背、膻中疽等。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有头疽

一般症状:

甲状腺结节

病因: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S)为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是指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后,在甲状腺组织中出现局限性肿块。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常在医生查体或检查时无意发现,高分辨率超声是确定甲状腺结节简便而重要的手段,对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50%。癌性结节可通过手术切除。

甲状腺结节

一般症状: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常在医生查体或检查时无意发现。当结节增大产生压迫时,患者可能有咽喉部异物感、气促、吞咽困难等症状。典型症状 1、部分患者会出现结节周围疼痛、咽喉部异物感,有些晚期患者会发生颈部水肿。2、气管受压时会出现咳嗽、气促,气管被侵犯时会有咯血;喉返神经受累时会出现构音障碍;食管受压时会有吞咽困难或疼痛。3、当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可出现心悸、多汗、手抖、消瘦;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时,可出现怕冷、全身乏力。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远视

病因:远视,中医病名。是指因禀赋不足,阴精亏损,不能收敛光华。以视远物清楚,视近物模糊为主要表现的内障类疾病。又名能远怯近症。西医学认为远视是当眼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其远点在眼后,为虚焦点。典型的远视者视远不清,视近则更不清。

远视

一般症状:

肺热

病因:中医认为,肺热多为外邪侵犯肺脏或肺经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咳嗽、咳痰,常有发热、口干、咽喉红肿疼痛、便秘、尿黄、贪凉喜冷或伴有喘息等症状。肺热可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肺炎、肺结核、哮喘、慢阻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等疾病,甚至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肺热

一般症状:肺热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咽喉疼痛等。典型症状 1、咳嗽咳嗽是肺热最典型的症状表现。其中,燥邪犯肺主要为干咳。2、咳痰多数患者有痰粘稠,咳痰不爽的表现。主要是黄痰,严重者可咯脓痰、血痰。3、咽喉疼痛主要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燥邪犯肺、肺阴虚导致津液耗伤者,可有口燥咽干的表现。伴随症状 可伴发热,胸痛,便秘,尿黄,舌红或干,苔黄或少苔,脉浮或脉数等。并发症 肺热主要可引起肺炎、肺结核、哮喘、慢阻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等疾病。病程迁延者,可造成阴阳两虚,从而导致慢性呼吸衰竭。

月经后期

病因:月经后期,中医病名。是指月经周期延长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出现3个周期以上。也称为经行后期、月经延后、经迟等。多因肾虚、血虚、寒虚、血寒、气滞所致。治疗以调理冲任、疏通胞脉为基本法则。青春期月经初潮后一年内,或围绝经期,周期有时延后,周期时有延后,而无其他证候者,不做病论。若每次延后三五天,或偶然延后一次,下次仍如期来潮,均不做月经后期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

月经后期

一般症状:

癌病

病因:癌病,中医病名。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瘦等全身症状。多由于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怫郁,饮食损伤,宿有旧疾等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博结,日久渐积而成的一类恶性疾病。本节对脑瘤、肺癌、大肠癌……

癌病

一般症状:

月经先后无定期

病因:月经不按正常周期来潮,时或提前,时或延后在7天以上,且连续三个月经周期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亦称“经水先后无定期”、“经乱”等。如仅提前或错后3-5天,不作“月经先后无定期”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月经不规则。青春期初潮后1年内及更年期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如无其他证候,可不予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若伴有经量增多及经期紊乱,常可发展为崩漏。

月经先后无定期

一般症状:

鼻鼽

病因:鼻鼽,中医病名。是以阵发性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常年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以儿童、青壮年居多。西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鼻鼽

一般症状:

时复目痒

病因:时复目痒,中医病名。是指发病时目痒难忍,白睛红赤,至期而发,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眼病。又名时复证、痒若虫行证、眼痒极难忍外障等。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常双眼发病,其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或痊愈。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春季结膜炎。

时复目痒

一般症状:双眼奇痒难忍,灼热微痛,碜涩不适,甚则羞明流泪,有白色黏丝样眼眵。

视瞻昏渺

病因:视瞻昏渺,中医病名。是指中老年人出现的眼外观无异常,但视物昏朦,且日渐加重,终致失明的眼病。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双眼患病。根据《证治准绳》对视瞻昏渺的论述,本节主要针对西医学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进行讨论。该病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上根据其眼底的病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其他黄斑部的营养不良、炎症、变性可参考本节进行治疗。

视瞻昏渺

一般症状:

疮疡

病因:广义的疮疡泛指一切体表浅显的外科疾病,而狭义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以下主要论述狭义疮疡,是中医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常可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中医外科疮疡疾病包括疖、疔、痈、发、有头疽、丹毒等,相当于西医学的“体表外科感染"。

疮疡

一般症状:红、肿、热、痛、溃脓及功能障碍,这是疮疡共同的局部症状。但这些症状的出现及轻重,受感邪性质、病程长短、病变范围和病位深浅等因素的影响。疮疡轻证可无全身症状,火毒、热毒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严重的发生疮毒内陷时,可见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四肢发厥等症。并发症 在疮疡的发展过程中,若因失治误治导致邪毒炽盛,或人体气血虚弱,不能托毒外达,可使邪毒走散,内攻脏腑,形成走黄与内陷,危及生命。

视直如曲

病因:视直如曲,中医病名。是指眼外观如常,而自视正直之物若弯曲状或视物扭曲变形的内障眼病。本病好发于成年人,以老年偏多,单眼、双眼或双眼先后发病。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常易罹患。本病运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的优势治疗,预后较好;不治或治疗不当,则预后差,甚者可遗留永久性视力障碍,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视直如曲

一般症状:

手发背

病因:手发背,中医病名。是指发于手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手背毒、手背发、蜘蛛背。其临床特点是全手背漫肿,红热疼痛,手心不肿,若溃迟敛难,久则损筋伤骨。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手背部蜂窝组织炎。

手发背

一般症状:

手足疔疮

病因:手足部疔疮,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手部发病多于足部,发病较急,初起无头,红肿热痛明显,易损筋伤骨,影响手足功能。因发病部位及形态、预后的不同而有多种命名,临床比较常见的有蛇眼疔、蛇头疔、蛇腹疔、托盘疔、足底疔等。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掌中间隙感染、足底皮下脓肿等病。

手足疔疮

一般症状:

暑疖

病因:暑疖,中医病名。指发生于暑天的小疖肿。多由痱子搔抓后感染而成的化脓性疖肿。又称“痱毒”或“热毒”。此症以小儿及新产妇为多见,好发生在头面部。多发于夏季。相当于西医病名多发性汗腺脓肿。暑疖虽是小病,但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可因毒气扩散转成疔疮重症。

暑疖

一般症状:

水疝

病因:水疝,中医病名。水疝是指阴囊内有水湿停滞,以不红不热、状如水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本病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出现鞘膜积液、男性不育症。

水疝

一般症状:

粟疮

病因:粟疮,中医病名。是指以胞睑内面泡样颗粒丛生,状如粟米为主要表现的眼病。多见于下睑,色黄,质地较软,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境界清楚,愈后睑内不留瘢痕,且无并发及后遗症,每与椒疮(沙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摩擦眼球诱发翳膜而影响视力。本病以小儿多见,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滤泡性结膜炎。当其无白睛红赤等症时,又相当于西医学的结膜滤泡症。

粟疮

一般症状:

酸碱伤目

病因:酸碱伤目,中医病名。是指因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性物质进人或接触眼部并引起眼部组织损伤,以眼睑或眼球蚀烂、剧痛及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眼病。本病即西医学的化学性眼损伤。本节重点介绍酸碱入目而引起眼部组织损伤的眼病,即酸碱化学伤。本病为眼科急重症,其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与化学物质的性质、浓度、量的多少,以及与眼接触时间的长短、急救措施是否恰当等因素有关。

酸碱伤目

一般症状:

锁肛痔

病因:锁肛痔,中医病名。锁肛痔是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为锁肛痔。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西医则称为肛管直肠癌。本病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伴有贫血等并发症,也可出现恶病。

锁肛痔

一般症状:

锁喉痈

病因:锁喉痈,中医病名。是指发于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红肿绕喉故名。又称猛疽、结痈,俗称盘颈痰毒。其临床特点是来势暴急,初起结喉处红肿绕喉,根脚散漫,坚硬灼热疼痛,范围较大,肿势蔓延至颈部两侧、腮颊及胸前,可连及咽喉、舌下,并发喉风、重舌甚至痉厥等险症,伴壮热口渴、头痛项强等全身症状。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锁喉痈

一般症状:

胎黄

病因:胎黄,中医病名。是指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疽。我国早在隋代对胎黄的病因、症状已有论述。建国以来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胎黄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在应用中药治疗与预防病理性胎黄方面均取得重要的进展。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新生儿黄疸,包括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畸形、胆汁瘀阻、肝细胞性黄疸等。

胎黄

一般症状:

胎漏、胎动不安

病因:胎漏、胎动不安,中医病名。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发展为堕胎、小产。

胎漏、胎动不安

一般症状:

胎怯

病因:胎怯,中医病名。是指初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证。出生时的低体重不仅对体格发育有很大影响,还将影响小儿的智能发育。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与小于胎龄儿。

胎怯

一般症状:

胎萎不长

病因:胎萎不长,中医病名。妊娠四五个月后,其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称胎萎不长,亦称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长等。相当于西医学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经过精心调治,可继续顺利正常发育、生长,足月分娩。但也有少数患者胎死腹中。

胎萎不长

一般症状:

暴聋

病因:暴聋,中医病名。耳聋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暴聋与渐聋。突然发生的明显的听力减退,称为暴聋,又名卒聋。常为单侧,只有少数为双侧。发病年龄以40岁上下居多,无性别差异。春秋季节易发病。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突发性耳聋。

暴聋

一般症状:

体表痈

病因:体表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肿胀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

体表痈

一般症状:

天行赤眼

病因:天行赤眼,中医病名。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状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又称天行赤目、天行赤热、天行气运等。多发于夏秋季,常见于成年人,婴幼儿较少见;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短,多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而发,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常呈暴发流行,但预后良好。本病类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

天行赤眼

一般症状:目痛羞明,碜涩灼热,泪多眵稀;可有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症。

天行赤眼暴翳

病因:天行赤眼暴翳,中医病名。天行赤眼暴翳是指因感受疫疠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的眼病。又名大患后生翳、暴赤生翳。可单眼或双眼同时患病,易传染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病程较长,严重者可迁延数月以上。愈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角膜云翳,影响视力。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属病毒性角结膜炎。

天行赤眼暴翳

一般症状:灼热目痛,碜涩羞明,泪多眵稀,视物模糊。

瞳神紧小

病因:瞳神紧小,中医病名。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伴有目赤疼痛、畏光流泪、黑睛内壁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常见于青壮年人,病情迁延易反复,缠绵难愈。本病失治、误治,或因病情迁延,可致黄仁与其后晶珠黏着,瞳神边缘参差不齐,失去正圆,黄仁干枯不荣,则称为瞳神干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前葡萄膜炎。

瞳神紧小

一般症状:

突起睛高

病因:突起睛高,中医病名。是指以眼珠突高胀起,转动受限,白睛红赤臃肿等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眼病。又名突起睛高外障、目珠子突出、睛高突起。一般发病急,来势猛,如治不及时,邪毒蔓延,可致毒入营血、邪陷心包而危及生命。本病多见于单眼。本病类似于西医学之急性炎症性突眼,多为急性眶内炎症,如眼眶蜂窝组织炎、眶骨膜炎、眼球筋膜炎、全眼球炎等引发。

突起睛高

一般症状:

风土疮

病因:风土疮,中医病名。是因水土不服,染受湿热虫邪所致。以皮肤出现丘疹、风团、水疱,乍发乍瘥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丘疹性荨麻疹。

风土疮

一般症状:

臀痈

病因:臀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肌内注射引起者俗称针毒。临床特点为发病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慢。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臀部蜂窝组织炎。

臀痈

一般症状:

托盘疔

病因:托盘疔,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手掌心劳宫穴处,肿形如托盘之状,又名掌心毒。其症状为患侧手掌肿胀高突,失去生理凹陷,形如托盘之状,手背肿胀常常更为明显,甚至延及手臂,疼痛剧烈。相当于掌中间隙感染。本病若治疗失误,容易损伤筋骨,继而影响手足功能。

托盘疔

一般症状:

嘴唇脱皮

病因:嘴唇脱皮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口唇脱皮的一种现象,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病可由于环境因素、过敏反应、维生素缺乏、饮食因素、不良习惯、慢性唇炎等多种因素所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唇干燥、皲裂、脱屑等。嘴唇脱皮的治疗根据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嘴唇脱皮

一般症状:患者的嘴唇脱皮根据病因不同可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出现,以嘴唇干燥、开裂、脱屑为特点,部分患者(如慢性唇炎)唇部可见肿胀、结痂、结节、溃疡。通常来讲,大多数患者无全身不适,少数患者(如药物过敏、维生素B2缺乏等)可出现原发疾病的全身表现。并发症 嘴唇脱皮可并发口腔感染、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

脱疽

病因:脱疽,中医病名。是以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脉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子,或老年人。我国北方较南方多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

脱疽

一般症状:

脱囊

病因:脱囊,中医病名。指因肝经湿热邪毒下注阴囊所致。以急起阴囊红肿,继而溃烂皮脱,睾丸外露甚至脱落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好发于不注意卫生的老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阴囊部特发性坏疽。

脱囊

一般症状:

尿血

病因:尿血,中医病名。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排尿无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又名溺血、溲血。根据血量多少不同,小便可呈淡红色、鲜红色或伴有血块。多由感受外邪、肾阴亏虚、脾失统摄等所致。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

尿血

一般症状:

外耳道异物

病因:外耳道异物,中医病名。是指异物不慎进入外耳道所致损伤性疾病。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成人多为挖耳或外伤时所遗留。亦见于虫类侵入而造成。异物分三类:非生物类,如石子、小玩具等;植物类,如豆类、种籽等;动物类,如飞虫、蟑螂等。

外耳道异物

一般症状:

窦性心律不齐

病因: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指窦房结不规则地发出激动所引起的心房及心室的节律改变。虽然心跳启动正常,但心脏跳动的节律快慢不整。窦性心律不齐很少出现症状,但有时两次心搏之间相差较长时,可出现心悸感。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没有明显的临床意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合并窦性心律不齐者,可对症相应处理。

窦性心律不齐

一般症状:窦性心律失常一般无临床症状,经常是在患者自己测脉搏时发现心律不齐。有时两次心搏之间相差较长时,可有心悸的感觉。可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并发症 本病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外感咳嗽病

病因:外感咳嗽病,中医病名。是肺系疾患的一个主要症状,咳嗽因病因的不同而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失于宣肃而成。以咳嗽或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

外感咳嗽病

一般症状:

足底筋膜炎

病因:足底筋膜炎是因为足底的肌肉受到外力的冲击,或长时间地走路或运动,引起脚掌局部肌肉劳损,导致局部肌腱或筋膜发生的无菌性炎症。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正常行走和运动。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复发。

足底筋膜炎

一般症状:足底筋膜炎患者一般是在靠近脚跟部位或者足弓处有疼痛、肌紧张、肌痉挛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在前脚掌有痛感,严重者可出现运动障碍,走路姿势异常。典型症状 足底筋膜炎主要表现为早期下床站立后、跑步中、跑步后或休息后再次走路时,出现足跟部的疼痛与不适症状,活动后可自行缓解,但走路时间长或较剧烈活动后,疼痛会再次加重,甚至有针扎样疼痛感向脚前部发散。并发症 足底筋膜炎如治疗不及时,有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影响走路姿势。

宫颈多发囊肿

病因:宫颈多发囊肿是指宫颈表面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这通常是由于生理性变化、宫颈慢性炎症、宫颈局部损伤导致宫颈腺管口狭窄或阻塞,造成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并潴留引起的。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有时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或性交出血等。宫颈多发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只有在引起症状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才需考虑治疗。

宫颈多发囊肿

一般症状:宫颈多发囊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症状的,通常在妇科常规检查或超声检查中偶然发现。如果囊肿过大或者发生感染,则可能会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性交出血、尿频、尿急等症状。并发症 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顽湿聚结

病因:顽湿聚结,中医病名。是指因风湿聚于肤表所致。以四肢散发豆粒大灰褐色坚实结节,瘙痒,抓后有血痂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又称马疥。多见于成年人,尤以妇女为多。病程较长,往往经年累月不愈。相当于西医病名结节性痒疹。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经久不愈。

顽湿聚结

一般症状:

委中毒

病因:委中毒,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胭窝委中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初起木硬疼痛,皮色不红,小腿屈伸不利;愈后可有短期屈曲难伸。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胭窝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委中毒

一般症状:

胃痛

病因:胃痛,中医病名。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主要是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主要病变脏腑是胃,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大法。西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均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胃痛

一般症状:

原发性痛经

病因: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即功能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原发性痛经病因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增加有关。此外,精神和神经因素对原发性痛经也有一定的影响。

原发性痛经

一般症状:原发性痛经的症状主要为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同时还可伴有腰酸、恶心、呕吐、乏力等其他不适表现,妇科检查常无异常发现。典型症状 1、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2、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3、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4、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并发症 恶心、呕吐、腹泻等。

五迟、五软

病因:五软、五迟,中医病名。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

五迟、五软

一般症状:

舌苔白腻

病因:舌苔白腻(Whitish Glossy Coating of the Tongue)属于异常舌象的一种。临床以舌面上出现一层白色浊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不易刮脱为主要特征。发生多与感受寒湿之邪、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若发现舌象异常,尽早治疗,调理得当,一般可恢复正常;若长期不治,或治疗不当,可导致阳气虚衰,损伤脏腑而引发各种疾病,预后不良。

舌苔白腻

一般症状:本类舌象以舌面上出现一层白色浊腻苔为主。主要表现在苔质和苔色两方面。食用豆浆和牛奶后,会出现舌苔白腻的现象,此为正常表现,不属于异常舌象。典型症状 1、舌质 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舌边苔薄,舌中苔厚,刮之难去,如油腻覆盖舌面。 2、舌色 舌苔色白,有薄、厚之分,透过白苔可看到舌体,是薄白苔;舌苔白而厚,舌体被遮盖,为厚白苔。并发症 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息肉痔

病因:息肉痔,中医病名。息肉痔是指发生于结直肠黏膜上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结直肠良性肿瘤。其临床特点为肿物蒂小质嫩,其色鲜红,便后出血。若很多息肉积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肠者,称息肉病。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壮年。本病少数可恶变,尤以多发性息肉者恶变较多。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结直肠息肉。

息肉痔

一般症状:

痫病

病因:痫病,中医病名。是一种短暂性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多因骤受惊恐,先天禀赋不足,脑部外伤及感受外邪,饮食所伤等,致使脏腑功能失调,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脾两亏,心肾亏虚,造成清窍被蒙,神机受累,元神失控而引发痫病。与心肝脾肾有关,主要责之于心肝。治疗时当急则开窍醒神以治其标,控制其发作;缓则祛邪补虚以治其本。平时当根据疾病症状辨证论治,调其脏腑气血阴阳。加强生活的调理及发作的护理,以免发生意外,至……

痫病

一般症状:

小儿钩虫病

病因:小儿钩虫病,中医病名。是指钩虫寄生于小肠内而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本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生,尤以小儿发病为多。临床以疲劳乏力、心悸气促、面色萎黄、苍白、浮肿并嗜食异常为主要症状,粪便镜检有钩虫卵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因钩虫从人体皮肤侵入,或从口而入,渐渐移居小肠寄生,以吸血为生,从而引起贫血所致。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钩虫病。

小儿钩虫病

一般症状:

小儿水肿

病因:小儿水肿,中医病名。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面目、四肢甚至全身浮肿,小便短少的一种常见病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阳水和阴水。阳水多见于西医学急性肾小球肾炎,阴水多见于西医学肾病综合征。小儿水肿好发于2—7岁的儿童。阳水发病较急,若治疗及时,调护得当,易于康复,预后一般良好;阴水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小儿水肿

一般症状:

小儿泄泻

病因:小儿泄泻,中医病名。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多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脾肾阳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所致。治疗以运脾化湿为主要原则。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或出现慢惊风。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婴……

小儿泄泻

一般症状:

小儿紫癜

病因:小儿紫癜,中医病名。亦称紫斑,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本病属血证范畴,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证,与本病有相似之处。本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发病年龄多为3-14岁,尤以学龄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季发病较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

小儿紫癜

一般症状:

哮病

病因:哮病,中医病名。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若因肺系或其他多种疾病引起的痰鸣气喘症状,则属于喘证、肺胀等病证范围,但亦可与本篇辨证论治内容联系互参。

哮病

一般症状:

狐臭

病因:狐臭为腋部臭汗症的俗称,又称腋臭,是由腋窝处顶泌汗腺的分泌物经皮肤上的细菌分解,产生特殊的刺鼻难闻气味的一种常见皮肤病。除了腋窝,乳晕、外阴、肛周等部位也可散发这种特殊臭味。年轻女性多见,常有家族史。在心情紧张、夏季天热及运动后更明显,腋窝过度出汗,气味会进一步加重,甚至会把衣服染黄。

狐臭

一般症状:狐臭多发生在腋窝,患者腋部出汗较多,且伴有特殊的刺鼻臭味。在心情紧张、夏季天热或运动等情况下,腋窝过度出汗,有时会把衣服染黄,井留下长久不散的味道。典型症状 1、发生部位 狐臭多发生在腋窝,少数患者的乳晕、外阴、肛周等部位也可累及。 2、特殊臭味 狐臭的特征性表现为腋窝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轻者仅在活动出汗时散发出特殊的臭味,重者安静、不运动时也可闻到臭味。伴随症状 狐臭多伴随多汗,主要表现为腋窝处出汗量异常增多,常可把腋窝处衣服浸湿,以黄色为主。并发症 本病一般无特殊并发症。

胁痛

病因:胁痛,中医病名。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主要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跌仆损伤、久病体虚等多种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瘀血停着,痹阻胁络;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肝阴不足,络脉失养等诸多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胁痛发生。治疗原则当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系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等,凡上述疾病中以胁痛为主要表现者,……

胁痛

一般症状:

蟹足肿

病因:蟹足肿,中医病名。是指因创伤后气血疲滞,或自发而引起。以皮肤上出现高出皮面而坚实的疤痕,形如蟹足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相当于西医病名瘢痕疙瘩。

蟹足肿

一般症状:

心悸

病因:心悸,中医病名。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其病位在心,根据病证的临床表现,应分辨病变有无涉及肝脾肺肾,是涉及一脏,或病及多脏,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故治疗上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

心悸

一般症状:

宿翳

病因:宿翳,中医病名。是指黑睛疾患痊愈后遗留下的瘢痕翳障,临床特征为翳障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无红赤疼痛的眼疾。对视力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宿翳治疗困难,一般翳薄而早治,可望减轻或消退;若年久翳老,则用药多难奏效。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角膜瘢痕。

宿翳

一般症状:

绣球风

病因:绣球风,中医病名。是指以阴囊皮肤潮红、起疹、湿润或有渗液,瘙痒剧烈,痛如火燎为主要表现的湿疮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病名阴囊湿疹。本病若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治愈后反复发作。

绣球风

一般症状:

血精

病因:血精,中医病名。是指因阴虚火旺,湿热下注等所致,以精液呈粉红色、红色、棕红色或带有血丝为主要表现的肾系疾病。又称精血、行房出血。其临床特点是精液中含有血液,根据精液中含血量的多少,可表现为肉眼血精、含血凝块,或仅显微镜下精液中有红细胞。可伴有尿急、尿频、尿涩痛、会阴不适等症状。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精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血精

一般症状:

血瘤

病因:血瘤,中医病名,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交集而形成的肿瘤。其临床特点是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大多数为先天性;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紫,可呈局限性柔软肿块状,边界清或尚清,触之或如海绵。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管瘤。

血瘤

一般症状:

黑头

病因:黑头(blackheads),又称为黑头粉刺或开放性粉刺,是痤疮的最早期皮肤损害。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青春发育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等有关。患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皮损好发于面部、前胸、后背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其特征为明显扩大的毛孔中有肉眼可见的黑点,挤出后形如小虫,顶端发黑。黑头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黑头

一般症状:黑头多见于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好发于面部、前胸、后背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尤其是鼻部),其特征为明显扩大的毛孔中有肉眼可见的黑点,挤出后形如小虫,顶端发黑。病情发展 黑头可因脂栓的去除而消退,部分患者也可发展为炎性丘疹、脓丘疹或脓疱,甚至进一步形成暗红色结节或囊肿。并发症 黑头可并发毛孔粗大进一步加重、皮肤红斑、色素沉着、皮炎、皮肤化脓性感染等。

阴茎痰核

病因:阴茎痰核,中医病名。阴茎痰核是指阴茎海绵体白膜发生纤维化硬结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阴茎背侧可触及条索或斑块状结节,阴茎勃起时伴有弯曲或疼痛。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阴茎硬结症。本病若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患者病程中出现腰腿酸软,少腹坠胀,睾丸疼痛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阳痿。

阴茎痰核

一般症状:

阴痒

病因:阴痒,中医病名。是指妇女外阴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等,称为“阴痒”,又称“阴门瘙痒”。西医学外阴瘙痒症、外阴炎、阴道炎及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等出现阴痒症状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阴痒

一般症状:

瘾疹

病因:瘾疹,中医病名。是指一种皮肤出现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出现风团,色红或白,形态各一,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自觉瘙痒。古代文献中称之为“瘾疹”“风疹块”等。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

瘾疹

一般症状:

瘿病

病因:瘿病,中医病名。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基本临床特征。主要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引起,并与体质有密切关系。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理。临床常见证型有气滞痰阻、痰结血瘀、肝火旺盛、心肝阴虚四种,以上四种证型之间常发生转化。治疗瘿病的主要原则是理气化痰,消瘿散结,活血软坚,滋阴降火,可针对不同的证候选用适当的方药。对本病的预防应防止情志内伤并注意饮食调摄。

瘿病

一般症状:

脾功能亢进

病因: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简称脾亢,是由于脾脏功能增强过度,导致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增生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脾大,可伴有贫血、出血、感染等情况发生。根据病因明确与否,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脾功能亢进

一般症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脾大、贫血、感染及出血等。典型症状 1、脾大 多为轻至中度增大,少数可为巨脾,脾脏明显增大时,可出现腹胀、牵拉感等腹部症状。 2、血细胞减少的表现 脾亢患者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皆可减少,从而出现贫血、感染、出血(如牙龈自发性出血、鼻出血)等相应的症状表现。并发症 可有脾栓塞、脾周围炎等并发症发生,可表现为左上腹或左下胸剧痛,与呼吸相关,局部压痛摩擦感,可闻及摩擦音。

瘿痈

病因:瘿痈,中医病名。是指结喉处突然出现肿块伴疼痛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结喉处结块、肿胀、疼痛,伴有发热,起病急骤。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亚急性甲状腺炎。

瘿痈

一般症状:

硬肿症

病因:硬肿症,中医病名。硬肿症是新生儿由于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原因引起的病证,临床从局部甚至全身皮肤、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本病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多见,若由于早产或感染所引起,夏季亦可发病。西医学称硬肿症为新生儿硬肿症。

硬肿症

一般症状:

痈病

病因: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肿胀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但一般都多发于项后、背部,而且以成年人,尤其是中年和老年的患者为多。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痈病

一般症状:

有头疽

病因:有头疽,中医病名,是发生在皮肤肌肉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掀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本病根据患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名,如脑疽、对口疽、发背、膻中疽等。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有头疽

一般症状:

甲状腺结节

病因: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S)为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是指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后,在甲状腺组织中出现局限性肿块。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常在医生查体或检查时无意发现,高分辨率超声是确定甲状腺结节简便而重要的手段,对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50%。癌性结节可通过手术切除。

甲状腺结节

一般症状: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常在医生查体或检查时无意发现。当结节增大产生压迫时,患者可能有咽喉部异物感、气促、吞咽困难等症状。典型症状 1、部分患者会出现结节周围疼痛、咽喉部异物感,有些晚期患者会发生颈部水肿。2、气管受压时会出现咳嗽、气促,气管被侵犯时会有咯血;喉返神经受累时会出现构音障碍;食管受压时会有吞咽困难或疼痛。3、当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可出现心悸、多汗、手抖、消瘦;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时,可出现怕冷、全身乏力。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远视

病因:远视,中医病名。是指因禀赋不足,阴精亏损,不能收敛光华。以视远物清楚,视近物模糊为主要表现的内障类疾病。又名能远怯近症。西医学认为远视是当眼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其远点在眼后,为虚焦点。典型的远视者视远不清,视近则更不清。

远视

一般症状:

肺热

病因:中医认为,肺热多为外邪侵犯肺脏或肺经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咳嗽、咳痰,常有发热、口干、咽喉红肿疼痛、便秘、尿黄、贪凉喜冷或伴有喘息等症状。肺热可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肺炎、肺结核、哮喘、慢阻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等疾病,甚至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肺热

一般症状:肺热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咽喉疼痛等。典型症状 1、咳嗽咳嗽是肺热最典型的症状表现。其中,燥邪犯肺主要为干咳。2、咳痰多数患者有痰粘稠,咳痰不爽的表现。主要是黄痰,严重者可咯脓痰、血痰。3、咽喉疼痛主要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燥邪犯肺、肺阴虚导致津液耗伤者,可有口燥咽干的表现。伴随症状 可伴发热,胸痛,便秘,尿黄,舌红或干,苔黄或少苔,脉浮或脉数等。并发症 肺热主要可引起肺炎、肺结核、哮喘、慢阻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等疾病。病程迁延者,可造成阴阳两虚,从而导致慢性呼吸衰竭。

月经后期

病因:月经后期,中医病名。是指月经周期延长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出现3个周期以上。也称为经行后期、月经延后、经迟等。多因肾虚、血虚、寒虚、血寒、气滞所致。治疗以调理冲任、疏通胞脉为基本法则。青春期月经初潮后一年内,或围绝经期,周期有时延后,周期时有延后,而无其他证候者,不做病论。若每次延后三五天,或偶然延后一次,下次仍如期来潮,均不做月经后期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

月经后期

一般症状:

癌病

病因:癌病,中医病名。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瘦等全身症状。多由于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怫郁,饮食损伤,宿有旧疾等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博结,日久渐积而成的一类恶性疾病。本节对脑瘤、肺癌、大肠癌……

癌病

一般症状:

月经先后无定期

病因:月经不按正常周期来潮,时或提前,时或延后在7天以上,且连续三个月经周期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亦称“经水先后无定期”、“经乱”等。如仅提前或错后3-5天,不作“月经先后无定期”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月经不规则。青春期初潮后1年内及更年期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如无其他证候,可不予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若伴有经量增多及经期紊乱,常可发展为崩漏。

月经先后无定期

一般症状:

鼻鼽

病因:鼻鼽,中医病名。是以阵发性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常年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以儿童、青壮年居多。西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鼻鼽

一般症状:

上一页 下一页

有问题?要反馈?

联系我们并且提交反馈,我们会悉心听取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