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

缺乳

缺乳,中医病名。是指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者,称“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母乳是新生儿最佳天然食物,中医历来重视母乳喂养婴幼儿,故对缺乳的研究由来已久。与西医病名相同。本病若及时治疗,乳汁即下。

奔豚

奔豚(kidney amassment),是指肾脏阴寒之气上逆或肝经气火冲逆所引起的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发时痛苦剧烈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生与暴受惊恐、先天不足等有关。一般来说,病情较轻,治疗及时,预后较好。如果病情较重,治疗护理不当,会并发脏燥、惊证、恐证等。常见于西医学胃肠神经官能症。

乳痈

乳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乳房部的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溃后脓出稠厚,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好发于产后1个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发生于哺乳期的称外吹乳痈,占到全部乳痈病例的90%以上;发生于妊娠期的称内吹乳痈;不论男女老幼,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发生的称为不乳儿乳痈,临床少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摄领疮

摄领疮,中医病名。是指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多见于夜寐欠安的成年人。相当于西医病名牛皮癣。本病病程较长,易发反复发作。

湿疮

湿疮,中医病名。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因皮损总有湿烂、渗液、结痂而得名。其临床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急性湿疮以丘疱疹为主,炎症明显,易渗出;慢性湿疮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但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复发。根据皮损形态不同,名称各异。如浸淫全身、滋水较多者,称……

石疖

石疖,中医病名。是指患处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大小,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以夏秋季节为多发。好发于幼童、青年。相当于西医学疖。若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可因毒气扩散转成疔疮重症。

暑疖

暑疖,中医病名。指发生于暑天的小疖肿。多由痱子搔抓后感染而成的化脓性疖肿。又称“痱毒”或“热毒”。此症以小儿及新产妇为多见,好发生在头面部。多发于夏季。相当于西医病名多发性汗腺脓肿。暑疖虽是小病,但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可因毒气扩散转成疔疮重症。

粟疮

粟疮,中医病名。是指以胞睑内面泡样颗粒丛生,状如粟米为主要表现的眼病。多见于下睑,色黄,质地较软,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境界清楚,愈后睑内不留瘢痕,且无并发及后遗症,每与椒疮(沙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摩擦眼球诱发翳膜而影响视力。本病以小儿多见,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滤泡性结膜炎。当其无白睛红赤等症时,又相当于西医学的结膜滤泡症。

风土疮

风土疮,中医病名。是因水土不服,染受湿热虫邪所致。以皮肤出现丘疹、风团、水疱,乍发乍瘥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丘疹性荨麻疹。

下一页

有问题?要反馈?

联系我们并且提交反馈,我们会悉心听取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