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腹疔

病因:蛇腹疔,中医病名。指疔疮发生于手指中节掌面者,亦名鱼肚疽、鱼肚毒、鱼肚疔、鳅肚疔、中节疔。症见患处肿如鱼肚,色赤疼痛。相当于西医病名化脓性腱鞘炎。本病若治疗失误,容易损伤筋骨,继而影响手足功能。

蛇腹疔

一般症状:

血鼓

病因:血鼓,中医病名,属鼓胀病的一种。多因瘀血阻于肝脾脉络之中,隧道不通所致,症见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黯黑,面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饮水不能下,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细涩或芤。可见于门脉性肝硬变,血吸虫性肝硬化及某些腹腔内肿瘤并发腹水等病症。

血鼓

一般症状:

蛇头疔

病因:蛇头疔,中医病名。是指发于手指末端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肿胀形如蛇头,叫蛇头疔;生于手指螺纹处的,又称螺疔。由于指端皮肉致密坚实,脓毒积聚浸淫筋骨,故易损筋坏骨。相当于西医化脓性指头炎。若及时治疗,处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蛇头疔

一般症状:

虫鼓

病因:虫鼓,中医病名。是指虫毒结于胃肠所引起的鼓胀,临床以腹部胀大,时或作痛,面有红点或红纹,如虫蚀之象为特征。又名虫胀。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晚期血吸虫病。

虫鼓

一般症状:

摄领疮

病因:摄领疮,中医病名。是指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多见于夜寐欠安的成年人。相当于西医病名牛皮癣。本病病程较长,易发反复发作。

摄领疮

一般症状:

产后泄泻

病因:产后泄泻,中医病名。产后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甚或下如水样者,谓之“产后泄泻”,亦称“产后腹泻”、“产泻”,或“产后下利”。病因主要与产后脏腑气血虚弱,脾胃运化失职,湿邪为患有关。临床症状,与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疾病之症状相类似。

产后泄泻

一般症状:

神水将枯

病因:神水将枯,中医病名。是指因气郁化火,阴津亏损,泪液减少所致。以目珠干燥失泽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是发生于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的常见病症。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结膜干燥综合征。

神水将枯

一般症状:

胞衣不下

病因:胞衣不下,中医病名。是指胎儿娩出后,经过半小时胎盘不能自然娩出者,称为“胞衣不下”,又称“息胞”。基本病机中,虚者由于气虚不能传送,实者由于血瘀阻碍,或寒凝血滞,以致胞衣不下。西医学胎盘稽留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胞衣不下

一般症状:

老年人尿路感染

病因:老年人尿路感染是指由于病原体在尿路中异常繁殖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均可引起感染。患者可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日常生活中坚持多饮水、勤排尿冲刷尿路,可避免部分致病菌在尿路中生长、繁殖。

老年人尿路感染

一般症状: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症状常不典型,少部分患者最早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腰骶部酸痛,膀胱区或下腹部不适感,也有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典型症状 1、尿路刺激征 大体上来说,尿路感染的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2、血尿 尿路感染可并发血尿。 3、尿味改变 部分患者可出现尿中有刺激性气味。 4、疼痛 主要表现为肾区叩击痛、腰痛。并发症 老年人尿路感染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菌血症、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肾癌翻花

病因:肾癌翻花,中医病名。是指以阴茎龟头出现丘疹、结节状坚硬物等,溃后如翻花状,有特异恶臭和脓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发生于阴茎的癌病类疾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青壮年亦有发病。相当于西医阴茎癌。

肾癌翻花

一般症状:

喉菌

病因:喉菌,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喉部的癌肿。以我国东北地区发病率较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甚则失声,可伴有咳嗽、痰中带血、口气恶臭、咽喉疼痛或吞咽哽阻等,肿物增大时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鸣等症状,颈部常有恶核。西医学的喉部恶性肿瘤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

喉菌

一般症状:

肾岩

病因:肾岩,中医病名。是指岩肿生于阴茎,故名肾岩。若肾岩日久疮面溃破,形如熟透之石榴,皮裂翻开,则又称肾岩翻花。其临床特点是阴茎表面出现丘疹、结节、疣状物突起坚硬,溃后状如翻花。好发于阴茎马口及其边缘,后期可侵犯整个阴茎。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阴茎癌。

肾岩

一般症状:

肾精亏虚

病因:肾精亏虚又称肾精亏损,指肾之精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多与天生体质差、久病、房事过多等有关。本证以发育迟缓、性功能减退、早衰为特征。见于现代医学糖尿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性功能低下、无精症、老年痴呆、发育不良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肾精亏虚

一般症状:肾精亏虚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性功能减退、早衰等。典型症状 1、发育迟缓 小儿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囟门退闭、身材矮小、智力低下、骨骼痿软、动作迟钝等。 2、性功能减退 表现为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性功能减退等。 3、早衰 成人早衰主要表现为脱发、牙齿松动、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精神呆钝、健忘等。 4、其他 舌瘦、脉细无力。并发症 肾精亏虚可引起糖尿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性功能低下、无精症、老年痴呆、发育不良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失荣

病因:失荣,中医病名。失荣是以颈部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失去荣华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颈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颈部淋巴转移,如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及鼻咽癌、喉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和腮腺癌等。多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

失荣

一般症状:

湿疮

病因:湿疮,中医病名。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因皮损总有湿烂、渗液、结痂而得名。其临床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急性湿疮以丘疱疹为主,炎症明显,易渗出;慢性湿疮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但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复发。根据皮损形态不同,名称各异。如浸淫全身、滋水较多者,称……

湿疮

一般症状:

石疖

病因:石疖,中医病名。是指患处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大小,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以夏秋季节为多发。好发于幼童、青年。相当于西医学疖。若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可因毒气扩散转成疔疮重症。

石疖

一般症状:

石瘿

病因:石瘿,中医病名。是指瘿病肿块坚硬如石者,属于恶性病变。其特点是结喉处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甲状腺癌。

石瘿

一般症状:

蚕豆病

病因:蚕豆病(favism)是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一种临床类型,因食用蚕豆或其制品而发病,一般于食用后2小时至几天(通常1~2天,最长15天)突然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溶血程度与食蚕豆的量无关。多数患者停止食用可自行恢复,严重患者需要输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采取措施避免急性肾衰竭。

蚕豆病

一般症状:蚕豆病通常于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后的24~48小时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可出现头晕、厌食、恶心、呕吐、疲乏等症状,继而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溶血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甚至急性肾衰竭。慢性者可有肝脾大。并发症 蚕豆病因G6PD缺乏诱发的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肝、肾或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时复目痒

病因:时复目痒,中医病名。是指发病时目痒难忍,白睛红赤,至期而发,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眼病。又名时复证、痒若虫行证、眼痒极难忍外障等。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常双眼发病,其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或痊愈。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春季结膜炎。

时复目痒

一般症状:双眼奇痒难忍,灼热微痛,碜涩不适,甚则羞明流泪,有白色黏丝样眼眵。

视瞻昏渺

病因:视瞻昏渺,中医病名。是指中老年人出现的眼外观无异常,但视物昏朦,且日渐加重,终致失明的眼病。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双眼患病。根据《证治准绳》对视瞻昏渺的论述,本节主要针对西医学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进行讨论。该病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上根据其眼底的病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其他黄斑部的营养不良、炎症、变性可参考本节进行治疗。

视瞻昏渺

一般症状:

疮疡

病因:广义的疮疡泛指一切体表浅显的外科疾病,而狭义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以下主要论述狭义疮疡,是中医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常可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中医外科疮疡疾病包括疖、疔、痈、发、有头疽、丹毒等,相当于西医学的“体表外科感染"。

疮疡

一般症状:红、肿、热、痛、溃脓及功能障碍,这是疮疡共同的局部症状。但这些症状的出现及轻重,受感邪性质、病程长短、病变范围和病位深浅等因素的影响。疮疡轻证可无全身症状,火毒、热毒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严重的发生疮毒内陷时,可见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四肢发厥等症。并发症 在疮疡的发展过程中,若因失治误治导致邪毒炽盛,或人体气血虚弱,不能托毒外达,可使邪毒走散,内攻脏腑,形成走黄与内陷,危及生命。

视直如曲

病因:视直如曲,中医病名。是指眼外观如常,而自视正直之物若弯曲状或视物扭曲变形的内障眼病。本病好发于成年人,以老年偏多,单眼、双眼或双眼先后发病。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常易罹患。本病运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的优势治疗,预后较好;不治或治疗不当,则预后差,甚者可遗留永久性视力障碍,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视直如曲

一般症状:

手发背

病因:手发背,中医病名。是指发于手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手背毒、手背发、蜘蛛背。其临床特点是全手背漫肿,红热疼痛,手心不肿,若溃迟敛难,久则损筋伤骨。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手背部蜂窝组织炎。

手发背

一般症状:

手足疔疮

病因:手足部疔疮,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手部发病多于足部,发病较急,初起无头,红肿热痛明显,易损筋伤骨,影响手足功能。因发病部位及形态、预后的不同而有多种命名,临床比较常见的有蛇眼疔、蛇头疔、蛇腹疔、托盘疔、足底疔等。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掌中间隙感染、足底皮下脓肿等病。

手足疔疮

一般症状:

暑疖

病因:暑疖,中医病名。指发生于暑天的小疖肿。多由痱子搔抓后感染而成的化脓性疖肿。又称“痱毒”或“热毒”。此症以小儿及新产妇为多见,好发生在头面部。多发于夏季。相当于西医病名多发性汗腺脓肿。暑疖虽是小病,但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可因毒气扩散转成疔疮重症。

暑疖

一般症状:

水疝

病因:水疝,中医病名。水疝是指阴囊内有水湿停滞,以不红不热、状如水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本病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出现鞘膜积液、男性不育症。

水疝

一般症状:

粟疮

病因:粟疮,中医病名。是指以胞睑内面泡样颗粒丛生,状如粟米为主要表现的眼病。多见于下睑,色黄,质地较软,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境界清楚,愈后睑内不留瘢痕,且无并发及后遗症,每与椒疮(沙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摩擦眼球诱发翳膜而影响视力。本病以小儿多见,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滤泡性结膜炎。当其无白睛红赤等症时,又相当于西医学的结膜滤泡症。

粟疮

一般症状:

酸碱伤目

病因:酸碱伤目,中医病名。是指因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性物质进人或接触眼部并引起眼部组织损伤,以眼睑或眼球蚀烂、剧痛及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眼病。本病即西医学的化学性眼损伤。本节重点介绍酸碱入目而引起眼部组织损伤的眼病,即酸碱化学伤。本病为眼科急重症,其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与化学物质的性质、浓度、量的多少,以及与眼接触时间的长短、急救措施是否恰当等因素有关。

酸碱伤目

一般症状:

锁肛痔

病因:锁肛痔,中医病名。锁肛痔是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为锁肛痔。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西医则称为肛管直肠癌。本病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伴有贫血等并发症,也可出现恶病。

锁肛痔

一般症状:

锁喉痈

病因:锁喉痈,中医病名。是指发于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红肿绕喉故名。又称猛疽、结痈,俗称盘颈痰毒。其临床特点是来势暴急,初起结喉处红肿绕喉,根脚散漫,坚硬灼热疼痛,范围较大,肿势蔓延至颈部两侧、腮颊及胸前,可连及咽喉、舌下,并发喉风、重舌甚至痉厥等险症,伴壮热口渴、头痛项强等全身症状。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锁喉痈

一般症状:

胎黄

病因:胎黄,中医病名。是指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疽。我国早在隋代对胎黄的病因、症状已有论述。建国以来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胎黄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在应用中药治疗与预防病理性胎黄方面均取得重要的进展。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新生儿黄疸,包括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畸形、胆汁瘀阻、肝细胞性黄疸等。

胎黄

一般症状:

胎漏、胎动不安

病因:胎漏、胎动不安,中医病名。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发展为堕胎、小产。

胎漏、胎动不安

一般症状:

胎怯

病因:胎怯,中医病名。是指初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证。出生时的低体重不仅对体格发育有很大影响,还将影响小儿的智能发育。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与小于胎龄儿。

胎怯

一般症状:

胎萎不长

病因:胎萎不长,中医病名。妊娠四五个月后,其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称胎萎不长,亦称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长等。相当于西医学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经过精心调治,可继续顺利正常发育、生长,足月分娩。但也有少数患者胎死腹中。

胎萎不长

一般症状:

暴聋

病因:暴聋,中医病名。耳聋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暴聋与渐聋。突然发生的明显的听力减退,称为暴聋,又名卒聋。常为单侧,只有少数为双侧。发病年龄以40岁上下居多,无性别差异。春秋季节易发病。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突发性耳聋。

暴聋

一般症状:

体表痈

病因:体表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肿胀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

体表痈

一般症状:

天行赤眼

病因:天行赤眼,中医病名。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状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又称天行赤目、天行赤热、天行气运等。多发于夏秋季,常见于成年人,婴幼儿较少见;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短,多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而发,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常呈暴发流行,但预后良好。本病类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

天行赤眼

一般症状:目痛羞明,碜涩灼热,泪多眵稀;可有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症。

天行赤眼暴翳

病因:天行赤眼暴翳,中医病名。天行赤眼暴翳是指因感受疫疠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的眼病。又名大患后生翳、暴赤生翳。可单眼或双眼同时患病,易传染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病程较长,严重者可迁延数月以上。愈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角膜云翳,影响视力。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属病毒性角结膜炎。

天行赤眼暴翳

一般症状:灼热目痛,碜涩羞明,泪多眵稀,视物模糊。

瞳神紧小

病因:瞳神紧小,中医病名。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伴有目赤疼痛、畏光流泪、黑睛内壁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常见于青壮年人,病情迁延易反复,缠绵难愈。本病失治、误治,或因病情迁延,可致黄仁与其后晶珠黏着,瞳神边缘参差不齐,失去正圆,黄仁干枯不荣,则称为瞳神干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前葡萄膜炎。

瞳神紧小

一般症状:

突起睛高

病因:突起睛高,中医病名。是指以眼珠突高胀起,转动受限,白睛红赤臃肿等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眼病。又名突起睛高外障、目珠子突出、睛高突起。一般发病急,来势猛,如治不及时,邪毒蔓延,可致毒入营血、邪陷心包而危及生命。本病多见于单眼。本病类似于西医学之急性炎症性突眼,多为急性眶内炎症,如眼眶蜂窝组织炎、眶骨膜炎、眼球筋膜炎、全眼球炎等引发。

突起睛高

一般症状:

风土疮

病因:风土疮,中医病名。是因水土不服,染受湿热虫邪所致。以皮肤出现丘疹、风团、水疱,乍发乍瘥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丘疹性荨麻疹。

风土疮

一般症状:

臀痈

病因:臀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肌内注射引起者俗称针毒。临床特点为发病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慢。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臀部蜂窝组织炎。

臀痈

一般症状:

托盘疔

病因:托盘疔,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手掌心劳宫穴处,肿形如托盘之状,又名掌心毒。其症状为患侧手掌肿胀高突,失去生理凹陷,形如托盘之状,手背肿胀常常更为明显,甚至延及手臂,疼痛剧烈。相当于掌中间隙感染。本病若治疗失误,容易损伤筋骨,继而影响手足功能。

托盘疔

一般症状:

嘴唇脱皮

病因:嘴唇脱皮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口唇脱皮的一种现象,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病可由于环境因素、过敏反应、维生素缺乏、饮食因素、不良习惯、慢性唇炎等多种因素所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唇干燥、皲裂、脱屑等。嘴唇脱皮的治疗根据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嘴唇脱皮

一般症状:患者的嘴唇脱皮根据病因不同可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出现,以嘴唇干燥、开裂、脱屑为特点,部分患者(如慢性唇炎)唇部可见肿胀、结痂、结节、溃疡。通常来讲,大多数患者无全身不适,少数患者(如药物过敏、维生素B2缺乏等)可出现原发疾病的全身表现。并发症 嘴唇脱皮可并发口腔感染、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

脱疽

病因:脱疽,中医病名。是以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脉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子,或老年人。我国北方较南方多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

脱疽

一般症状:

脱囊

病因:脱囊,中医病名。指因肝经湿热邪毒下注阴囊所致。以急起阴囊红肿,继而溃烂皮脱,睾丸外露甚至脱落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好发于不注意卫生的老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阴囊部特发性坏疽。

脱囊

一般症状:

尿血

病因:尿血,中医病名。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排尿无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又名溺血、溲血。根据血量多少不同,小便可呈淡红色、鲜红色或伴有血块。多由感受外邪、肾阴亏虚、脾失统摄等所致。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

尿血

一般症状:

外耳道异物

病因:外耳道异物,中医病名。是指异物不慎进入外耳道所致损伤性疾病。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成人多为挖耳或外伤时所遗留。亦见于虫类侵入而造成。异物分三类:非生物类,如石子、小玩具等;植物类,如豆类、种籽等;动物类,如飞虫、蟑螂等。

外耳道异物

一般症状:

窦性心律不齐

病因: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指窦房结不规则地发出激动所引起的心房及心室的节律改变。虽然心跳启动正常,但心脏跳动的节律快慢不整。窦性心律不齐很少出现症状,但有时两次心搏之间相差较长时,可出现心悸感。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没有明显的临床意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合并窦性心律不齐者,可对症相应处理。

窦性心律不齐

一般症状:窦性心律失常一般无临床症状,经常是在患者自己测脉搏时发现心律不齐。有时两次心搏之间相差较长时,可有心悸的感觉。可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并发症 本病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外感咳嗽病

病因:外感咳嗽病,中医病名。是肺系疾患的一个主要症状,咳嗽因病因的不同而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失于宣肃而成。以咳嗽或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

外感咳嗽病

一般症状:

足底筋膜炎

病因:足底筋膜炎是因为足底的肌肉受到外力的冲击,或长时间地走路或运动,引起脚掌局部肌肉劳损,导致局部肌腱或筋膜发生的无菌性炎症。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正常行走和运动。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复发。

足底筋膜炎

一般症状:足底筋膜炎患者一般是在靠近脚跟部位或者足弓处有疼痛、肌紧张、肌痉挛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在前脚掌有痛感,严重者可出现运动障碍,走路姿势异常。典型症状 足底筋膜炎主要表现为早期下床站立后、跑步中、跑步后或休息后再次走路时,出现足跟部的疼痛与不适症状,活动后可自行缓解,但走路时间长或较剧烈活动后,疼痛会再次加重,甚至有针扎样疼痛感向脚前部发散。并发症 足底筋膜炎如治疗不及时,有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影响走路姿势。

宫颈多发囊肿

病因:宫颈多发囊肿是指宫颈表面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这通常是由于生理性变化、宫颈慢性炎症、宫颈局部损伤导致宫颈腺管口狭窄或阻塞,造成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并潴留引起的。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有时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或性交出血等。宫颈多发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只有在引起症状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才需考虑治疗。

宫颈多发囊肿

一般症状:宫颈多发囊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症状的,通常在妇科常规检查或超声检查中偶然发现。如果囊肿过大或者发生感染,则可能会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性交出血、尿频、尿急等症状。并发症 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顽湿聚结

病因:顽湿聚结,中医病名。是指因风湿聚于肤表所致。以四肢散发豆粒大灰褐色坚实结节,瘙痒,抓后有血痂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又称马疥。多见于成年人,尤以妇女为多。病程较长,往往经年累月不愈。相当于西医病名结节性痒疹。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经久不愈。

顽湿聚结

一般症状:

委中毒

病因:委中毒,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胭窝委中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初起木硬疼痛,皮色不红,小腿屈伸不利;愈后可有短期屈曲难伸。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胭窝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委中毒

一般症状:

蛇腹疔

病因:蛇腹疔,中医病名。指疔疮发生于手指中节掌面者,亦名鱼肚疽、鱼肚毒、鱼肚疔、鳅肚疔、中节疔。症见患处肿如鱼肚,色赤疼痛。相当于西医病名化脓性腱鞘炎。本病若治疗失误,容易损伤筋骨,继而影响手足功能。

蛇腹疔

一般症状:

血鼓

病因:血鼓,中医病名,属鼓胀病的一种。多因瘀血阻于肝脾脉络之中,隧道不通所致,症见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黯黑,面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饮水不能下,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细涩或芤。可见于门脉性肝硬变,血吸虫性肝硬化及某些腹腔内肿瘤并发腹水等病症。

血鼓

一般症状:

蛇头疔

病因:蛇头疔,中医病名。是指发于手指末端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肿胀形如蛇头,叫蛇头疔;生于手指螺纹处的,又称螺疔。由于指端皮肉致密坚实,脓毒积聚浸淫筋骨,故易损筋坏骨。相当于西医化脓性指头炎。若及时治疗,处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蛇头疔

一般症状:

虫鼓

病因:虫鼓,中医病名。是指虫毒结于胃肠所引起的鼓胀,临床以腹部胀大,时或作痛,面有红点或红纹,如虫蚀之象为特征。又名虫胀。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晚期血吸虫病。

虫鼓

一般症状:

摄领疮

病因:摄领疮,中医病名。是指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多见于夜寐欠安的成年人。相当于西医病名牛皮癣。本病病程较长,易发反复发作。

摄领疮

一般症状:

产后泄泻

病因:产后泄泻,中医病名。产后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甚或下如水样者,谓之“产后泄泻”,亦称“产后腹泻”、“产泻”,或“产后下利”。病因主要与产后脏腑气血虚弱,脾胃运化失职,湿邪为患有关。临床症状,与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疾病之症状相类似。

产后泄泻

一般症状:

神水将枯

病因:神水将枯,中医病名。是指因气郁化火,阴津亏损,泪液减少所致。以目珠干燥失泽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是发生于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的常见病症。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结膜干燥综合征。

神水将枯

一般症状:

胞衣不下

病因:胞衣不下,中医病名。是指胎儿娩出后,经过半小时胎盘不能自然娩出者,称为“胞衣不下”,又称“息胞”。基本病机中,虚者由于气虚不能传送,实者由于血瘀阻碍,或寒凝血滞,以致胞衣不下。西医学胎盘稽留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胞衣不下

一般症状:

老年人尿路感染

病因:老年人尿路感染是指由于病原体在尿路中异常繁殖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均可引起感染。患者可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日常生活中坚持多饮水、勤排尿冲刷尿路,可避免部分致病菌在尿路中生长、繁殖。

老年人尿路感染

一般症状: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症状常不典型,少部分患者最早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腰骶部酸痛,膀胱区或下腹部不适感,也有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典型症状 1、尿路刺激征 大体上来说,尿路感染的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2、血尿 尿路感染可并发血尿。 3、尿味改变 部分患者可出现尿中有刺激性气味。 4、疼痛 主要表现为肾区叩击痛、腰痛。并发症 老年人尿路感染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菌血症、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肾癌翻花

病因:肾癌翻花,中医病名。是指以阴茎龟头出现丘疹、结节状坚硬物等,溃后如翻花状,有特异恶臭和脓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发生于阴茎的癌病类疾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青壮年亦有发病。相当于西医阴茎癌。

肾癌翻花

一般症状:

喉菌

病因:喉菌,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喉部的癌肿。以我国东北地区发病率较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甚则失声,可伴有咳嗽、痰中带血、口气恶臭、咽喉疼痛或吞咽哽阻等,肿物增大时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鸣等症状,颈部常有恶核。西医学的喉部恶性肿瘤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

喉菌

一般症状:

肾岩

病因:肾岩,中医病名。是指岩肿生于阴茎,故名肾岩。若肾岩日久疮面溃破,形如熟透之石榴,皮裂翻开,则又称肾岩翻花。其临床特点是阴茎表面出现丘疹、结节、疣状物突起坚硬,溃后状如翻花。好发于阴茎马口及其边缘,后期可侵犯整个阴茎。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阴茎癌。

肾岩

一般症状:

肾精亏虚

病因:肾精亏虚又称肾精亏损,指肾之精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多与天生体质差、久病、房事过多等有关。本证以发育迟缓、性功能减退、早衰为特征。见于现代医学糖尿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性功能低下、无精症、老年痴呆、发育不良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肾精亏虚

一般症状:肾精亏虚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性功能减退、早衰等。典型症状 1、发育迟缓 小儿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囟门退闭、身材矮小、智力低下、骨骼痿软、动作迟钝等。 2、性功能减退 表现为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性功能减退等。 3、早衰 成人早衰主要表现为脱发、牙齿松动、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精神呆钝、健忘等。 4、其他 舌瘦、脉细无力。并发症 肾精亏虚可引起糖尿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性功能低下、无精症、老年痴呆、发育不良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失荣

病因:失荣,中医病名。失荣是以颈部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失去荣华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颈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颈部淋巴转移,如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及鼻咽癌、喉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和腮腺癌等。多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

失荣

一般症状:

湿疮

病因:湿疮,中医病名。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因皮损总有湿烂、渗液、结痂而得名。其临床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急性湿疮以丘疱疹为主,炎症明显,易渗出;慢性湿疮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但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复发。根据皮损形态不同,名称各异。如浸淫全身、滋水较多者,称……

湿疮

一般症状:

石疖

病因:石疖,中医病名。是指患处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大小,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以夏秋季节为多发。好发于幼童、青年。相当于西医学疖。若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可因毒气扩散转成疔疮重症。

石疖

一般症状:

石瘿

病因:石瘿,中医病名。是指瘿病肿块坚硬如石者,属于恶性病变。其特点是结喉处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甲状腺癌。

石瘿

一般症状:

蚕豆病

病因:蚕豆病(favism)是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一种临床类型,因食用蚕豆或其制品而发病,一般于食用后2小时至几天(通常1~2天,最长15天)突然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溶血程度与食蚕豆的量无关。多数患者停止食用可自行恢复,严重患者需要输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采取措施避免急性肾衰竭。

蚕豆病

一般症状:蚕豆病通常于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后的24~48小时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可出现头晕、厌食、恶心、呕吐、疲乏等症状,继而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溶血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甚至急性肾衰竭。慢性者可有肝脾大。并发症 蚕豆病因G6PD缺乏诱发的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肝、肾或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时复目痒

病因:时复目痒,中医病名。是指发病时目痒难忍,白睛红赤,至期而发,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眼病。又名时复证、痒若虫行证、眼痒极难忍外障等。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常双眼发病,其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或痊愈。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春季结膜炎。

时复目痒

一般症状:双眼奇痒难忍,灼热微痛,碜涩不适,甚则羞明流泪,有白色黏丝样眼眵。

视瞻昏渺

病因:视瞻昏渺,中医病名。是指中老年人出现的眼外观无异常,但视物昏朦,且日渐加重,终致失明的眼病。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双眼患病。根据《证治准绳》对视瞻昏渺的论述,本节主要针对西医学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进行讨论。该病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上根据其眼底的病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其他黄斑部的营养不良、炎症、变性可参考本节进行治疗。

视瞻昏渺

一般症状:

疮疡

病因:广义的疮疡泛指一切体表浅显的外科疾病,而狭义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以下主要论述狭义疮疡,是中医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常可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中医外科疮疡疾病包括疖、疔、痈、发、有头疽、丹毒等,相当于西医学的“体表外科感染"。

疮疡

一般症状:红、肿、热、痛、溃脓及功能障碍,这是疮疡共同的局部症状。但这些症状的出现及轻重,受感邪性质、病程长短、病变范围和病位深浅等因素的影响。疮疡轻证可无全身症状,火毒、热毒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严重的发生疮毒内陷时,可见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四肢发厥等症。并发症 在疮疡的发展过程中,若因失治误治导致邪毒炽盛,或人体气血虚弱,不能托毒外达,可使邪毒走散,内攻脏腑,形成走黄与内陷,危及生命。

视直如曲

病因:视直如曲,中医病名。是指眼外观如常,而自视正直之物若弯曲状或视物扭曲变形的内障眼病。本病好发于成年人,以老年偏多,单眼、双眼或双眼先后发病。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常易罹患。本病运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的优势治疗,预后较好;不治或治疗不当,则预后差,甚者可遗留永久性视力障碍,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视直如曲

一般症状:

手发背

病因:手发背,中医病名。是指发于手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手背毒、手背发、蜘蛛背。其临床特点是全手背漫肿,红热疼痛,手心不肿,若溃迟敛难,久则损筋伤骨。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手背部蜂窝组织炎。

手发背

一般症状:

手足疔疮

病因:手足部疔疮,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手部发病多于足部,发病较急,初起无头,红肿热痛明显,易损筋伤骨,影响手足功能。因发病部位及形态、预后的不同而有多种命名,临床比较常见的有蛇眼疔、蛇头疔、蛇腹疔、托盘疔、足底疔等。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掌中间隙感染、足底皮下脓肿等病。

手足疔疮

一般症状:

暑疖

病因:暑疖,中医病名。指发生于暑天的小疖肿。多由痱子搔抓后感染而成的化脓性疖肿。又称“痱毒”或“热毒”。此症以小儿及新产妇为多见,好发生在头面部。多发于夏季。相当于西医病名多发性汗腺脓肿。暑疖虽是小病,但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可因毒气扩散转成疔疮重症。

暑疖

一般症状:

水疝

病因:水疝,中医病名。水疝是指阴囊内有水湿停滞,以不红不热、状如水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本病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出现鞘膜积液、男性不育症。

水疝

一般症状:

粟疮

病因:粟疮,中医病名。是指以胞睑内面泡样颗粒丛生,状如粟米为主要表现的眼病。多见于下睑,色黄,质地较软,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境界清楚,愈后睑内不留瘢痕,且无并发及后遗症,每与椒疮(沙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摩擦眼球诱发翳膜而影响视力。本病以小儿多见,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滤泡性结膜炎。当其无白睛红赤等症时,又相当于西医学的结膜滤泡症。

粟疮

一般症状:

酸碱伤目

病因:酸碱伤目,中医病名。是指因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性物质进人或接触眼部并引起眼部组织损伤,以眼睑或眼球蚀烂、剧痛及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眼病。本病即西医学的化学性眼损伤。本节重点介绍酸碱入目而引起眼部组织损伤的眼病,即酸碱化学伤。本病为眼科急重症,其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与化学物质的性质、浓度、量的多少,以及与眼接触时间的长短、急救措施是否恰当等因素有关。

酸碱伤目

一般症状:

锁肛痔

病因:锁肛痔,中医病名。锁肛痔是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为锁肛痔。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西医则称为肛管直肠癌。本病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伴有贫血等并发症,也可出现恶病。

锁肛痔

一般症状:

锁喉痈

病因:锁喉痈,中医病名。是指发于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红肿绕喉故名。又称猛疽、结痈,俗称盘颈痰毒。其临床特点是来势暴急,初起结喉处红肿绕喉,根脚散漫,坚硬灼热疼痛,范围较大,肿势蔓延至颈部两侧、腮颊及胸前,可连及咽喉、舌下,并发喉风、重舌甚至痉厥等险症,伴壮热口渴、头痛项强等全身症状。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锁喉痈

一般症状:

胎黄

病因:胎黄,中医病名。是指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疽。我国早在隋代对胎黄的病因、症状已有论述。建国以来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胎黄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在应用中药治疗与预防病理性胎黄方面均取得重要的进展。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新生儿黄疸,包括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畸形、胆汁瘀阻、肝细胞性黄疸等。

胎黄

一般症状:

胎漏、胎动不安

病因:胎漏、胎动不安,中医病名。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发展为堕胎、小产。

胎漏、胎动不安

一般症状:

胎怯

病因:胎怯,中医病名。是指初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证。出生时的低体重不仅对体格发育有很大影响,还将影响小儿的智能发育。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与小于胎龄儿。

胎怯

一般症状:

胎萎不长

病因:胎萎不长,中医病名。妊娠四五个月后,其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称胎萎不长,亦称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长等。相当于西医学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经过精心调治,可继续顺利正常发育、生长,足月分娩。但也有少数患者胎死腹中。

胎萎不长

一般症状:

暴聋

病因:暴聋,中医病名。耳聋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暴聋与渐聋。突然发生的明显的听力减退,称为暴聋,又名卒聋。常为单侧,只有少数为双侧。发病年龄以40岁上下居多,无性别差异。春秋季节易发病。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突发性耳聋。

暴聋

一般症状:

体表痈

病因:体表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肿胀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

体表痈

一般症状:

天行赤眼

病因:天行赤眼,中医病名。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状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又称天行赤目、天行赤热、天行气运等。多发于夏秋季,常见于成年人,婴幼儿较少见;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短,多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而发,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常呈暴发流行,但预后良好。本病类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

天行赤眼

一般症状:目痛羞明,碜涩灼热,泪多眵稀;可有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症。

天行赤眼暴翳

病因:天行赤眼暴翳,中医病名。天行赤眼暴翳是指因感受疫疠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的眼病。又名大患后生翳、暴赤生翳。可单眼或双眼同时患病,易传染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病程较长,严重者可迁延数月以上。愈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角膜云翳,影响视力。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属病毒性角结膜炎。

天行赤眼暴翳

一般症状:灼热目痛,碜涩羞明,泪多眵稀,视物模糊。

瞳神紧小

病因:瞳神紧小,中医病名。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伴有目赤疼痛、畏光流泪、黑睛内壁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常见于青壮年人,病情迁延易反复,缠绵难愈。本病失治、误治,或因病情迁延,可致黄仁与其后晶珠黏着,瞳神边缘参差不齐,失去正圆,黄仁干枯不荣,则称为瞳神干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前葡萄膜炎。

瞳神紧小

一般症状:

突起睛高

病因:突起睛高,中医病名。是指以眼珠突高胀起,转动受限,白睛红赤臃肿等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眼病。又名突起睛高外障、目珠子突出、睛高突起。一般发病急,来势猛,如治不及时,邪毒蔓延,可致毒入营血、邪陷心包而危及生命。本病多见于单眼。本病类似于西医学之急性炎症性突眼,多为急性眶内炎症,如眼眶蜂窝组织炎、眶骨膜炎、眼球筋膜炎、全眼球炎等引发。

突起睛高

一般症状:

风土疮

病因:风土疮,中医病名。是因水土不服,染受湿热虫邪所致。以皮肤出现丘疹、风团、水疱,乍发乍瘥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丘疹性荨麻疹。

风土疮

一般症状:

臀痈

病因:臀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肌内注射引起者俗称针毒。临床特点为发病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慢。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臀部蜂窝组织炎。

臀痈

一般症状:

托盘疔

病因:托盘疔,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手掌心劳宫穴处,肿形如托盘之状,又名掌心毒。其症状为患侧手掌肿胀高突,失去生理凹陷,形如托盘之状,手背肿胀常常更为明显,甚至延及手臂,疼痛剧烈。相当于掌中间隙感染。本病若治疗失误,容易损伤筋骨,继而影响手足功能。

托盘疔

一般症状:

嘴唇脱皮

病因:嘴唇脱皮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口唇脱皮的一种现象,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病可由于环境因素、过敏反应、维生素缺乏、饮食因素、不良习惯、慢性唇炎等多种因素所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唇干燥、皲裂、脱屑等。嘴唇脱皮的治疗根据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嘴唇脱皮

一般症状:患者的嘴唇脱皮根据病因不同可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出现,以嘴唇干燥、开裂、脱屑为特点,部分患者(如慢性唇炎)唇部可见肿胀、结痂、结节、溃疡。通常来讲,大多数患者无全身不适,少数患者(如药物过敏、维生素B2缺乏等)可出现原发疾病的全身表现。并发症 嘴唇脱皮可并发口腔感染、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

脱疽

病因:脱疽,中医病名。是以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脉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子,或老年人。我国北方较南方多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

脱疽

一般症状:

脱囊

病因:脱囊,中医病名。指因肝经湿热邪毒下注阴囊所致。以急起阴囊红肿,继而溃烂皮脱,睾丸外露甚至脱落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好发于不注意卫生的老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阴囊部特发性坏疽。

脱囊

一般症状:

尿血

病因:尿血,中医病名。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排尿无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又名溺血、溲血。根据血量多少不同,小便可呈淡红色、鲜红色或伴有血块。多由感受外邪、肾阴亏虚、脾失统摄等所致。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

尿血

一般症状:

外耳道异物

病因:外耳道异物,中医病名。是指异物不慎进入外耳道所致损伤性疾病。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成人多为挖耳或外伤时所遗留。亦见于虫类侵入而造成。异物分三类:非生物类,如石子、小玩具等;植物类,如豆类、种籽等;动物类,如飞虫、蟑螂等。

外耳道异物

一般症状:

窦性心律不齐

病因: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指窦房结不规则地发出激动所引起的心房及心室的节律改变。虽然心跳启动正常,但心脏跳动的节律快慢不整。窦性心律不齐很少出现症状,但有时两次心搏之间相差较长时,可出现心悸感。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没有明显的临床意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合并窦性心律不齐者,可对症相应处理。

窦性心律不齐

一般症状:窦性心律失常一般无临床症状,经常是在患者自己测脉搏时发现心律不齐。有时两次心搏之间相差较长时,可有心悸的感觉。可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并发症 本病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外感咳嗽病

病因:外感咳嗽病,中医病名。是肺系疾患的一个主要症状,咳嗽因病因的不同而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失于宣肃而成。以咳嗽或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

外感咳嗽病

一般症状:

足底筋膜炎

病因:足底筋膜炎是因为足底的肌肉受到外力的冲击,或长时间地走路或运动,引起脚掌局部肌肉劳损,导致局部肌腱或筋膜发生的无菌性炎症。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正常行走和运动。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复发。

足底筋膜炎

一般症状:足底筋膜炎患者一般是在靠近脚跟部位或者足弓处有疼痛、肌紧张、肌痉挛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在前脚掌有痛感,严重者可出现运动障碍,走路姿势异常。典型症状 足底筋膜炎主要表现为早期下床站立后、跑步中、跑步后或休息后再次走路时,出现足跟部的疼痛与不适症状,活动后可自行缓解,但走路时间长或较剧烈活动后,疼痛会再次加重,甚至有针扎样疼痛感向脚前部发散。并发症 足底筋膜炎如治疗不及时,有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影响走路姿势。

宫颈多发囊肿

病因:宫颈多发囊肿是指宫颈表面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这通常是由于生理性变化、宫颈慢性炎症、宫颈局部损伤导致宫颈腺管口狭窄或阻塞,造成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并潴留引起的。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有时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或性交出血等。宫颈多发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只有在引起症状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才需考虑治疗。

宫颈多发囊肿

一般症状:宫颈多发囊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症状的,通常在妇科常规检查或超声检查中偶然发现。如果囊肿过大或者发生感染,则可能会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性交出血、尿频、尿急等症状。并发症 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顽湿聚结

病因:顽湿聚结,中医病名。是指因风湿聚于肤表所致。以四肢散发豆粒大灰褐色坚实结节,瘙痒,抓后有血痂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又称马疥。多见于成年人,尤以妇女为多。病程较长,往往经年累月不愈。相当于西医病名结节性痒疹。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经久不愈。

顽湿聚结

一般症状:

委中毒

病因:委中毒,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胭窝委中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初起木硬疼痛,皮色不红,小腿屈伸不利;愈后可有短期屈曲难伸。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胭窝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委中毒

一般症状:

蛇腹疔

病因:蛇腹疔,中医病名。指疔疮发生于手指中节掌面者,亦名鱼肚疽、鱼肚毒、鱼肚疔、鳅肚疔、中节疔。症见患处肿如鱼肚,色赤疼痛。相当于西医病名化脓性腱鞘炎。本病若治疗失误,容易损伤筋骨,继而影响手足功能。

蛇腹疔

一般症状:

血鼓

病因:血鼓,中医病名,属鼓胀病的一种。多因瘀血阻于肝脾脉络之中,隧道不通所致,症见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黯黑,面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饮水不能下,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细涩或芤。可见于门脉性肝硬变,血吸虫性肝硬化及某些腹腔内肿瘤并发腹水等病症。

血鼓

一般症状:

蛇头疔

病因:蛇头疔,中医病名。是指发于手指末端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肿胀形如蛇头,叫蛇头疔;生于手指螺纹处的,又称螺疔。由于指端皮肉致密坚实,脓毒积聚浸淫筋骨,故易损筋坏骨。相当于西医化脓性指头炎。若及时治疗,处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蛇头疔

一般症状:

虫鼓

病因:虫鼓,中医病名。是指虫毒结于胃肠所引起的鼓胀,临床以腹部胀大,时或作痛,面有红点或红纹,如虫蚀之象为特征。又名虫胀。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晚期血吸虫病。

虫鼓

一般症状:

摄领疮

病因:摄领疮,中医病名。是指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多见于夜寐欠安的成年人。相当于西医病名牛皮癣。本病病程较长,易发反复发作。

摄领疮

一般症状:

产后泄泻

病因:产后泄泻,中医病名。产后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甚或下如水样者,谓之“产后泄泻”,亦称“产后腹泻”、“产泻”,或“产后下利”。病因主要与产后脏腑气血虚弱,脾胃运化失职,湿邪为患有关。临床症状,与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疾病之症状相类似。

产后泄泻

一般症状:

神水将枯

病因:神水将枯,中医病名。是指因气郁化火,阴津亏损,泪液减少所致。以目珠干燥失泽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是发生于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的常见病症。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结膜干燥综合征。

神水将枯

一般症状:

胞衣不下

病因:胞衣不下,中医病名。是指胎儿娩出后,经过半小时胎盘不能自然娩出者,称为“胞衣不下”,又称“息胞”。基本病机中,虚者由于气虚不能传送,实者由于血瘀阻碍,或寒凝血滞,以致胞衣不下。西医学胎盘稽留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胞衣不下

一般症状:

老年人尿路感染

病因:老年人尿路感染是指由于病原体在尿路中异常繁殖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均可引起感染。患者可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日常生活中坚持多饮水、勤排尿冲刷尿路,可避免部分致病菌在尿路中生长、繁殖。

老年人尿路感染

一般症状: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症状常不典型,少部分患者最早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腰骶部酸痛,膀胱区或下腹部不适感,也有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典型症状 1、尿路刺激征 大体上来说,尿路感染的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2、血尿 尿路感染可并发血尿。 3、尿味改变 部分患者可出现尿中有刺激性气味。 4、疼痛 主要表现为肾区叩击痛、腰痛。并发症 老年人尿路感染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菌血症、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肾癌翻花

病因:肾癌翻花,中医病名。是指以阴茎龟头出现丘疹、结节状坚硬物等,溃后如翻花状,有特异恶臭和脓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发生于阴茎的癌病类疾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青壮年亦有发病。相当于西医阴茎癌。

肾癌翻花

一般症状:

喉菌

病因:喉菌,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喉部的癌肿。以我国东北地区发病率较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甚则失声,可伴有咳嗽、痰中带血、口气恶臭、咽喉疼痛或吞咽哽阻等,肿物增大时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鸣等症状,颈部常有恶核。西医学的喉部恶性肿瘤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

喉菌

一般症状:

肾岩

病因:肾岩,中医病名。是指岩肿生于阴茎,故名肾岩。若肾岩日久疮面溃破,形如熟透之石榴,皮裂翻开,则又称肾岩翻花。其临床特点是阴茎表面出现丘疹、结节、疣状物突起坚硬,溃后状如翻花。好发于阴茎马口及其边缘,后期可侵犯整个阴茎。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阴茎癌。

肾岩

一般症状:

肾精亏虚

病因:肾精亏虚又称肾精亏损,指肾之精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多与天生体质差、久病、房事过多等有关。本证以发育迟缓、性功能减退、早衰为特征。见于现代医学糖尿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性功能低下、无精症、老年痴呆、发育不良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肾精亏虚

一般症状:肾精亏虚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性功能减退、早衰等。典型症状 1、发育迟缓 小儿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囟门退闭、身材矮小、智力低下、骨骼痿软、动作迟钝等。 2、性功能减退 表现为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性功能减退等。 3、早衰 成人早衰主要表现为脱发、牙齿松动、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精神呆钝、健忘等。 4、其他 舌瘦、脉细无力。并发症 肾精亏虚可引起糖尿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性功能低下、无精症、老年痴呆、发育不良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失荣

病因:失荣,中医病名。失荣是以颈部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失去荣华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颈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颈部淋巴转移,如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及鼻咽癌、喉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和腮腺癌等。多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

失荣

一般症状:

湿疮

病因:湿疮,中医病名。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因皮损总有湿烂、渗液、结痂而得名。其临床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急性湿疮以丘疱疹为主,炎症明显,易渗出;慢性湿疮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但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复发。根据皮损形态不同,名称各异。如浸淫全身、滋水较多者,称……

湿疮

一般症状:

石疖

病因:石疖,中医病名。是指患处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大小,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以夏秋季节为多发。好发于幼童、青年。相当于西医学疖。若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可因毒气扩散转成疔疮重症。

石疖

一般症状:

石瘿

病因:石瘿,中医病名。是指瘿病肿块坚硬如石者,属于恶性病变。其特点是结喉处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甲状腺癌。

石瘿

一般症状:

蚕豆病

病因:蚕豆病(favism)是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一种临床类型,因食用蚕豆或其制品而发病,一般于食用后2小时至几天(通常1~2天,最长15天)突然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溶血程度与食蚕豆的量无关。多数患者停止食用可自行恢复,严重患者需要输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采取措施避免急性肾衰竭。

蚕豆病

一般症状:蚕豆病通常于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后的24~48小时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可出现头晕、厌食、恶心、呕吐、疲乏等症状,继而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溶血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甚至急性肾衰竭。慢性者可有肝脾大。并发症 蚕豆病因G6PD缺乏诱发的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肝、肾或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时复目痒

病因:时复目痒,中医病名。是指发病时目痒难忍,白睛红赤,至期而发,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眼病。又名时复证、痒若虫行证、眼痒极难忍外障等。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常双眼发病,其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或痊愈。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春季结膜炎。

时复目痒

一般症状:双眼奇痒难忍,灼热微痛,碜涩不适,甚则羞明流泪,有白色黏丝样眼眵。

视瞻昏渺

病因:视瞻昏渺,中医病名。是指中老年人出现的眼外观无异常,但视物昏朦,且日渐加重,终致失明的眼病。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双眼患病。根据《证治准绳》对视瞻昏渺的论述,本节主要针对西医学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进行讨论。该病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上根据其眼底的病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其他黄斑部的营养不良、炎症、变性可参考本节进行治疗。

视瞻昏渺

一般症状:

疮疡

病因:广义的疮疡泛指一切体表浅显的外科疾病,而狭义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以下主要论述狭义疮疡,是中医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常可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中医外科疮疡疾病包括疖、疔、痈、发、有头疽、丹毒等,相当于西医学的“体表外科感染"。

疮疡

一般症状:红、肿、热、痛、溃脓及功能障碍,这是疮疡共同的局部症状。但这些症状的出现及轻重,受感邪性质、病程长短、病变范围和病位深浅等因素的影响。疮疡轻证可无全身症状,火毒、热毒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严重的发生疮毒内陷时,可见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四肢发厥等症。并发症 在疮疡的发展过程中,若因失治误治导致邪毒炽盛,或人体气血虚弱,不能托毒外达,可使邪毒走散,内攻脏腑,形成走黄与内陷,危及生命。

视直如曲

病因:视直如曲,中医病名。是指眼外观如常,而自视正直之物若弯曲状或视物扭曲变形的内障眼病。本病好发于成年人,以老年偏多,单眼、双眼或双眼先后发病。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常易罹患。本病运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的优势治疗,预后较好;不治或治疗不当,则预后差,甚者可遗留永久性视力障碍,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视直如曲

一般症状:

手发背

病因:手发背,中医病名。是指发于手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名手背毒、手背发、蜘蛛背。其临床特点是全手背漫肿,红热疼痛,手心不肿,若溃迟敛难,久则损筋伤骨。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手背部蜂窝组织炎。

手发背

一般症状:

手足疔疮

病因:手足部疔疮,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手部发病多于足部,发病较急,初起无头,红肿热痛明显,易损筋伤骨,影响手足功能。因发病部位及形态、预后的不同而有多种命名,临床比较常见的有蛇眼疔、蛇头疔、蛇腹疔、托盘疔、足底疔等。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掌中间隙感染、足底皮下脓肿等病。

手足疔疮

一般症状:

暑疖

病因:暑疖,中医病名。指发生于暑天的小疖肿。多由痱子搔抓后感染而成的化脓性疖肿。又称“痱毒”或“热毒”。此症以小儿及新产妇为多见,好发生在头面部。多发于夏季。相当于西医病名多发性汗腺脓肿。暑疖虽是小病,但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可因毒气扩散转成疔疮重症。

暑疖

一般症状:

水疝

病因:水疝,中医病名。水疝是指阴囊内有水湿停滞,以不红不热、状如水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本病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出现鞘膜积液、男性不育症。

水疝

一般症状:

粟疮

病因:粟疮,中医病名。是指以胞睑内面泡样颗粒丛生,状如粟米为主要表现的眼病。多见于下睑,色黄,质地较软,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境界清楚,愈后睑内不留瘢痕,且无并发及后遗症,每与椒疮(沙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摩擦眼球诱发翳膜而影响视力。本病以小儿多见,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滤泡性结膜炎。当其无白睛红赤等症时,又相当于西医学的结膜滤泡症。

粟疮

一般症状:

酸碱伤目

病因:酸碱伤目,中医病名。是指因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性物质进人或接触眼部并引起眼部组织损伤,以眼睑或眼球蚀烂、剧痛及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眼病。本病即西医学的化学性眼损伤。本节重点介绍酸碱入目而引起眼部组织损伤的眼病,即酸碱化学伤。本病为眼科急重症,其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与化学物质的性质、浓度、量的多少,以及与眼接触时间的长短、急救措施是否恰当等因素有关。

酸碱伤目

一般症状:

锁肛痔

病因:锁肛痔,中医病名。锁肛痔是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为锁肛痔。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西医则称为肛管直肠癌。本病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伴有贫血等并发症,也可出现恶病。

锁肛痔

一般症状:

锁喉痈

病因:锁喉痈,中医病名。是指发于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红肿绕喉故名。又称猛疽、结痈,俗称盘颈痰毒。其临床特点是来势暴急,初起结喉处红肿绕喉,根脚散漫,坚硬灼热疼痛,范围较大,肿势蔓延至颈部两侧、腮颊及胸前,可连及咽喉、舌下,并发喉风、重舌甚至痉厥等险症,伴壮热口渴、头痛项强等全身症状。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锁喉痈

一般症状:

胎黄

病因:胎黄,中医病名。是指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疽。我国早在隋代对胎黄的病因、症状已有论述。建国以来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胎黄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在应用中药治疗与预防病理性胎黄方面均取得重要的进展。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新生儿黄疸,包括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畸形、胆汁瘀阻、肝细胞性黄疸等。

胎黄

一般症状:

胎漏、胎动不安

病因:胎漏、胎动不安,中医病名。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发展为堕胎、小产。

胎漏、胎动不安

一般症状:

胎怯

病因:胎怯,中医病名。是指初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证。出生时的低体重不仅对体格发育有很大影响,还将影响小儿的智能发育。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与小于胎龄儿。

胎怯

一般症状:

胎萎不长

病因:胎萎不长,中医病名。妊娠四五个月后,其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称胎萎不长,亦称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长等。相当于西医学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经过精心调治,可继续顺利正常发育、生长,足月分娩。但也有少数患者胎死腹中。

胎萎不长

一般症状:

暴聋

病因:暴聋,中医病名。耳聋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暴聋与渐聋。突然发生的明显的听力减退,称为暴聋,又名卒聋。常为单侧,只有少数为双侧。发病年龄以40岁上下居多,无性别差异。春秋季节易发病。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突发性耳聋。

暴聋

一般症状:

体表痈

病因:体表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肿胀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

体表痈

一般症状:

天行赤眼

病因:天行赤眼,中医病名。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状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又称天行赤目、天行赤热、天行气运等。多发于夏秋季,常见于成年人,婴幼儿较少见;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短,多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而发,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常呈暴发流行,但预后良好。本病类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

天行赤眼

一般症状:目痛羞明,碜涩灼热,泪多眵稀;可有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症。

天行赤眼暴翳

病因:天行赤眼暴翳,中医病名。天行赤眼暴翳是指因感受疫疠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的眼病。又名大患后生翳、暴赤生翳。可单眼或双眼同时患病,易传染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病程较长,严重者可迁延数月以上。愈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角膜云翳,影响视力。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属病毒性角结膜炎。

天行赤眼暴翳

一般症状:灼热目痛,碜涩羞明,泪多眵稀,视物模糊。

瞳神紧小

病因:瞳神紧小,中医病名。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伴有目赤疼痛、畏光流泪、黑睛内壁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常见于青壮年人,病情迁延易反复,缠绵难愈。本病失治、误治,或因病情迁延,可致黄仁与其后晶珠黏着,瞳神边缘参差不齐,失去正圆,黄仁干枯不荣,则称为瞳神干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前葡萄膜炎。

瞳神紧小

一般症状:

突起睛高

病因:突起睛高,中医病名。是指以眼珠突高胀起,转动受限,白睛红赤臃肿等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眼病。又名突起睛高外障、目珠子突出、睛高突起。一般发病急,来势猛,如治不及时,邪毒蔓延,可致毒入营血、邪陷心包而危及生命。本病多见于单眼。本病类似于西医学之急性炎症性突眼,多为急性眶内炎症,如眼眶蜂窝组织炎、眶骨膜炎、眼球筋膜炎、全眼球炎等引发。

突起睛高

一般症状:

风土疮

病因:风土疮,中医病名。是因水土不服,染受湿热虫邪所致。以皮肤出现丘疹、风团、水疱,乍发乍瘥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丘疹性荨麻疹。

风土疮

一般症状:

臀痈

病因:臀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肌内注射引起者俗称针毒。临床特点为发病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慢。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臀部蜂窝组织炎。

臀痈

一般症状:

托盘疔

病因:托盘疔,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手掌心劳宫穴处,肿形如托盘之状,又名掌心毒。其症状为患侧手掌肿胀高突,失去生理凹陷,形如托盘之状,手背肿胀常常更为明显,甚至延及手臂,疼痛剧烈。相当于掌中间隙感染。本病若治疗失误,容易损伤筋骨,继而影响手足功能。

托盘疔

一般症状:

嘴唇脱皮

病因:嘴唇脱皮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口唇脱皮的一种现象,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病可由于环境因素、过敏反应、维生素缺乏、饮食因素、不良习惯、慢性唇炎等多种因素所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唇干燥、皲裂、脱屑等。嘴唇脱皮的治疗根据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嘴唇脱皮

一般症状:患者的嘴唇脱皮根据病因不同可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出现,以嘴唇干燥、开裂、脱屑为特点,部分患者(如慢性唇炎)唇部可见肿胀、结痂、结节、溃疡。通常来讲,大多数患者无全身不适,少数患者(如药物过敏、维生素B2缺乏等)可出现原发疾病的全身表现。并发症 嘴唇脱皮可并发口腔感染、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

脱疽

病因:脱疽,中医病名。是以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脉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子,或老年人。我国北方较南方多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

脱疽

一般症状:

脱囊

病因:脱囊,中医病名。指因肝经湿热邪毒下注阴囊所致。以急起阴囊红肿,继而溃烂皮脱,睾丸外露甚至脱落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好发于不注意卫生的老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阴囊部特发性坏疽。

脱囊

一般症状:

尿血

病因:尿血,中医病名。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排尿无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又名溺血、溲血。根据血量多少不同,小便可呈淡红色、鲜红色或伴有血块。多由感受外邪、肾阴亏虚、脾失统摄等所致。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

尿血

一般症状:

外耳道异物

病因:外耳道异物,中医病名。是指异物不慎进入外耳道所致损伤性疾病。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成人多为挖耳或外伤时所遗留。亦见于虫类侵入而造成。异物分三类:非生物类,如石子、小玩具等;植物类,如豆类、种籽等;动物类,如飞虫、蟑螂等。

外耳道异物

一般症状:

窦性心律不齐

病因: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指窦房结不规则地发出激动所引起的心房及心室的节律改变。虽然心跳启动正常,但心脏跳动的节律快慢不整。窦性心律不齐很少出现症状,但有时两次心搏之间相差较长时,可出现心悸感。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没有明显的临床意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合并窦性心律不齐者,可对症相应处理。

窦性心律不齐

一般症状:窦性心律失常一般无临床症状,经常是在患者自己测脉搏时发现心律不齐。有时两次心搏之间相差较长时,可有心悸的感觉。可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并发症 本病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外感咳嗽病

病因:外感咳嗽病,中医病名。是肺系疾患的一个主要症状,咳嗽因病因的不同而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失于宣肃而成。以咳嗽或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

外感咳嗽病

一般症状:

足底筋膜炎

病因:足底筋膜炎是因为足底的肌肉受到外力的冲击,或长时间地走路或运动,引起脚掌局部肌肉劳损,导致局部肌腱或筋膜发生的无菌性炎症。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正常行走和运动。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复发。

足底筋膜炎

一般症状:足底筋膜炎患者一般是在靠近脚跟部位或者足弓处有疼痛、肌紧张、肌痉挛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在前脚掌有痛感,严重者可出现运动障碍,走路姿势异常。典型症状 足底筋膜炎主要表现为早期下床站立后、跑步中、跑步后或休息后再次走路时,出现足跟部的疼痛与不适症状,活动后可自行缓解,但走路时间长或较剧烈活动后,疼痛会再次加重,甚至有针扎样疼痛感向脚前部发散。并发症 足底筋膜炎如治疗不及时,有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影响走路姿势。

宫颈多发囊肿

病因:宫颈多发囊肿是指宫颈表面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这通常是由于生理性变化、宫颈慢性炎症、宫颈局部损伤导致宫颈腺管口狭窄或阻塞,造成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并潴留引起的。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有时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或性交出血等。宫颈多发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只有在引起症状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才需考虑治疗。

宫颈多发囊肿

一般症状:宫颈多发囊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症状的,通常在妇科常规检查或超声检查中偶然发现。如果囊肿过大或者发生感染,则可能会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疼痛、性交出血、尿频、尿急等症状。并发症 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顽湿聚结

病因:顽湿聚结,中医病名。是指因风湿聚于肤表所致。以四肢散发豆粒大灰褐色坚实结节,瘙痒,抓后有血痂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又称马疥。多见于成年人,尤以妇女为多。病程较长,往往经年累月不愈。相当于西医病名结节性痒疹。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经久不愈。

顽湿聚结

一般症状:

委中毒

病因:委中毒,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胭窝委中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初起木硬疼痛,皮色不红,小腿屈伸不利;愈后可有短期屈曲难伸。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胭窝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委中毒

一般症状:

上一页 下一页

有问题?要反馈?

联系我们并且提交反馈,我们会悉心听取您的意见!